2021年浙江省高考暨6月選考科目命題思路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好師來整理
語文
語文學科組
2021年浙江省高考語文命題呈現“立德樹人、穩中有變、素養導向”三大特點。
一、立德樹人
命題堅持立德樹人,正面引導青少年學生,圍繞青少年成長主題選材,內容廣泛豐富,布局有整體感。從第1題“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青少年成為人才”開始,選材著眼于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多方面要求。一是關注當下社會生活。如第4題關心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參與反欺詐宣傳;第5題自覺宣傳使用公筷,提倡垃圾分類。二是重視傳統文化熏陶。如第1題解讀電視欄目《典籍里的中國》,第2-3題了解中國傳統工藝,第5題為閱讀經典付出熱忱,《論語》閱讀則意在揚善懲惡。三是推崇愛國奉獻情懷。如第6題“微紀錄片”關注多彩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小閱讀《散文的時態》鼓勵熱愛寫作;大閱讀《麥子》體認墾荒守邊英雄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堅毅、樂觀、奉獻的高尚品格。四是注重個體提升發展。如古文閱讀《答謝景山書》,學習古人淡泊名利、樂學自信、溫厚雅正的處事態度;詩歌鑒賞《意難忘?山家》引導考生熱愛自然,體悟平凡生活的樂趣;作文材料旨在引導正確對待得與失。
二、穩中有變
命題以穩定為大前提,在試卷框架、難度、題型、能力立意等方面與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試題科學規范,測試目標明確,情境設置恰當,設問科學,選材新穎,表述方式合理、有效,既注意知識覆蓋面,又體現考試重點。在遵循《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要求的基礎上,對部分命題形式、選材較固化的題目加以改變。如第5題考查語言表達的得體要求;第6題考查語段的壓縮能力,語言表達的簡明、準確;小閱讀(7-9題)以論述類文本取代連續多年的實用類非連續性文本。同時,在對應的分值上與往年考查保持不變。《論語》閱讀更注重考查學生對經典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這些變化,可在一定程度減少復習教學中重復刷題的弊端,對高中語文教學產生正面導向作用。
三、素養導向
作文題繼續體現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突出思維品質提升的命題要求。
得與失,是個歷久彌新、常談常新的話題。它包含所得和所失、成功和失敗、利和弊等多個維度。如何看待得與失,也是處于人生轉折點的考生“正在(即將)面臨”的真實問題。
寫作有多個層次或角度:(1)三句話作為整體來解讀,理清內在關系,有所側重來寫,如:得與失既是終點、起點,也是過程;從得與失的過程看待終點或者起點,等等。(2)三句話可以作為獨立的寫作對象。如果思考再深點,還可以提出一些思辨觀點展開論述,如在“終點、起點、過程”視域下談“視角不同對得失看法不同”“站位不同對得失看法不同”“標準不同對得失看法不同”“主體不同對得失看法不同”等等。得與失探討的對象并不局限于個體的人。如果只寫“得與失”或“起點、終點與過程”屬偏題。正確對待得與失,無論將它們看成終點、起點還是過程,都為精彩人生賦能。
數學
數學學科組
2021年是浙江省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考試的第五年,數學學科組充分吸收多年來自主命題的經驗,堅持“育人與選拔并重,區分與導向兼顧”的命題理念,采取“低起點、多層次、緩坡度”的命題策略,合理定位考試目標,體現選拔功能和素養立意導向功能。
一、保持平穩, 延續風格
試卷在結構設置、難度把握、命題風格等方面保持穩定,仍以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類題型布局,題量、分值不變。選擇題、填空題以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強調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解答題以考查學生抽象概括、推理論證及綜合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為主,層次分明,由淺入深,難度設計與去年持平。試題文字敘述簡明清晰,字母表示、圖形表述規范。三類題型的排列分別由易到難,力求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二、立足基礎,素養導向
試題設計立足“四基四能”,強調知識覆蓋的同時,重視對學生后續學習所需的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考查,努力做到主干知識重點考,數學概念深入考,交匯知識綜合考。對函數與導數、三角函數、數列、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核心內容進行重點考查;對復數、三視圖、線性規劃、二項式定理、數學文化等內容進行基本考查。
試題設計突出素養立意導向,如第10題數列問題的設計突出考查了學生合理變形、累加求和、適度放縮及邏輯推理等素養;第17題向量題的設計突出考查了學生關于向量投影、數量積概念的理解及數學抽象、直觀想象等素養;第22題函數題的設計通過新的考查視角,展示了對函數零點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素養的考查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倡導通法,回歸本源
試題設計嚴格遵循《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不出偏題,怪題,解題方法是常用的通性通法。例如第20題數列題利用線性遞推數列、等比數列的通項,構造不等關系,考查常用的錯位相減法和參數取值范圍的求解方法;第21題解析幾何題從直線與拋物線間的位置關系構造試題,考查學生處理解析幾何問題的基本方法,從而引導高中數學教學回歸教材,回歸數學教學本源。
四、分層設計,注重選拔
試卷關注當前高中數學的教學實際,多視角、多層次、分類分層設計問題,全卷既有一定的難度較低的基礎題,也有一些能力要求較高的綜合題。解答題分別設計成一題兩問或三問,考查要求層層遞進,放低了起點,降低了難度,體現切入容易深入難的命題理念。
試卷從科學性、公平性、選拔性等方面進行考慮,為全體考生創設了展示個人數學素養的平臺。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學科組
本次思想政治選考命題著眼于立德樹人,堅持公平、科學的原則,遵循《考試說明》的要求,考查考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引導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全面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宏觀布局,堅持穩中求新。本卷以“低開漸升”的思路進行設計,力求體現思想性、科學性、原創性、公平性,充分考慮學生學與考的實際,堅持高考的選拔性。整卷在知識分布、難度設計等方面保持基本穩定,考核既突出主干,又考慮覆蓋面;試題保持一定的梯度分布,確保整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時,堅持穩中求新,在素材選用、知識考查與問題設計的結合上有所創新。如38題圍繞“共同富裕”設計,做到素材契合國家大政方針,設問角度有別傳統,38(1)設問指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有提煉整合相關知識才能準確答出本題;38(2)微觀切入,明確要求回答具體建議,重點考察學生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
情懷家國,明確價值導向。本卷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選材上多角度反映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圍繞當下的熱點話題選取素材,凸顯鮮明的時代特征;創設各類情境,使學生切實感受生活中的變化,理性思考現實問題的解決,引導關心生活、思考生活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生活。如第39題取材圍繞革命文物,引導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該題考核學生對文化的特點和社會意識的作用的思考,同時也與當前建黨一百周年大背景相符合,孕育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聚焦能力,考查核心素養。本卷堅持以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為考查對象,把知識能力的檢測與素養的培育有機結合。全卷試題最大限度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指向反對無謂“刷題”,把考查重點放在對學科概念、原理的理解上,對知識內部各要素間邏輯關系的把握上,對現象觀點的判斷和說明上,對綜合運用學科知識、方法進行分析、探究和論證的能力上,最終檢驗學生能否在答題中展現出適應當代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所需的、必備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
歷史
歷史學科組
202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考試歷史學科命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推進素質教育,保證教育公平。在確保試卷整體平穩的基礎上,整卷設計體現思想性、科學性、人文性和公平性。
一、價值引領,確保平穩
今年時值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寓教于考,升華學生歷史記憶。試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注重家國情懷教育元素,強調砥礪奮進的革命文化,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學生的價值引領。第12題以習近平總書記所論的“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主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13題通過南洋華僑的抗戰,展現中華兒女無堅不摧的凝聚力。第14題以毛澤東對1949年新政協的評價為引,理解《共同綱領》的作用。第28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核心線索,充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提出的“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第26題以俄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為鑒,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當今世界紛繁復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才能達到共同繁榮與穩定。第29題以經濟視角切入,讓學生充分理解在浩浩蕩蕩和充滿矛盾的全球化過程中,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休戚與共,合作才能共贏。
整卷設計在承繼以往試卷風格的基礎上,整體結構保持穩定,難度要求合理,題型次序延續一貫分布,確保試題的穩定性,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二、素養筑基,體現科學
以學生核心素養涵養為基礎,重視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培育,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11、12、13、14、27、28題等旨在強化對學生的德育引導;第1、4、6、7、8、10、12、15、17、18、19、20、22、23、24、25、26、29題等側重強調對學生智育的考查;第21題圍繞進化論,了解人類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隱含著對學生生命意識的教育;第2、3、5、9、16題等重視對學生美育的涵養;第2題秦兵馬俑大型藝術群塑、第3題漢代素紗襌衣、第8題清代科技發展、第16題古羅馬大斗獸場等均展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涵蓋著對學生勞育的引導。
唯物史觀直接入題,時空觀念處處呈現,史料實證貫通整卷,歷史解釋彰顯思辨,家國情懷潤物其間,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的特色與試題命制的科學性。
三、主干為要,不避熱點
歷史是人文學科的基礎學科,學習內容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思維含量高。以生為本,命題緊扣教材,“中心開花”,注重考查教材主干知識,不考繁難偏舊,堅持以課本為本的教學導向。第26題定位在周秦之間,以郡縣制度為設計重點,讓學生認識大一統中央集權政體建立的作用;第27題圍繞新經濟政策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設計問題;第28題圍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奠基展開;第29題圍繞《航海條例》、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幾個重要知識點設計題目。
讀史明智,知史明世,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有助于學生心擁中國情,胸懷大世界,放眼觀天下。
地理
地理學科組
依據《地理課程標準》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指導意見》、緊扣《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說明》的考核要求、內容分布和題型結構命制。傳承近兩年的命題風格,合理設置試卷考點知識分布與考試難度要求,有助于篩選出不同層次知識水平、綜合思維、實踐能力的學生,為高校選拔人才做準備。
一、選材廣泛、貼近生活,彰顯人文關懷
本試卷試題選材廣泛,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親切生動。從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到沿海低地國家關注的國際性環境問題;從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到人均糧食產量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多思多想,把地理知識應用生活。 第19題通過觀測日影在一天中的變化來判斷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當天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得出當地緯度,并結合區域地理的知識判斷所在地形區。第21題,材料有關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所購物中心和購物、娛樂等具體生活場景,但設問角度新穎,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
二、角度新穎、演繹過程,深化地理實踐力
本試卷力求考察學生的知識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注重地理事物的過程分析,考察培養時空綜合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第17、18題,涉及到地質地形平面圖到垂直剖面圖的轉換,以及地質構造與巖層的新老關系來考察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第20題,通過觀測點上空看晨昏線與經緯線的特征來考察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第24、25題,考察對鋒面的深度理解,利用不同類型鋒面的鋒區垂直方向不同高度的風向及其變化來判斷鋒面類型和相關特征;第26題鏈接生態環境問題的過程分析;第28題涉及河流、土壤、交通線路選擇的分析;第29題以港口與城市發展為切入點,通過珠三角地區港口建設與區域發展的試題情境設計,反映珠江三角地區交通區位優勢與地域特色環境,充分挖掘學科基本原理,引導學生掌握地理分析思路和方法,總結地理要素之間的關聯,找出分散的地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每一道題目的切入角度新穎,在過程推演中注重對地理實踐力的考查。
三、以生為本、重視原理,注重思維能力
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到學情狀況,整張試卷難易結合,布局合理,區分度合理,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適應整張試卷。部分材料源自課本,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地理原理的應用。第1、2題黃土高原局部景觀圖;第6、7題中國不同地區人口、產業結構;第10、11題美國農業帶及專門化生產的決定性因素等素材皆來自于課本,但是考查角度涉及到原理的應用,注重思維能力的考察。試卷注重學生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規律的學習和掌握,如環境承載力概念、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大氣運動原理等,考核注重“理解”,強調“應用”,考查考生運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四、圖表豐富、蘊藏美感,凸顯學科特色
地圖是地理最美的表達語言,也是地理信息表達的載體。本試卷圖表信息尤為豐富,全卷共36張圖表,其中圖33幅,表3張。體現了對讀圖能力的考查和圖表中地理信息的提取。第3題提供地質災害相關要素評估值的圖層,通過圖層疊加清晰的表達出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第8、9題提供獨流入海小流域生態、農業景觀示意圖,直觀的展示出上中下游及濱海地區四段式空間分布;第24、25題提供鋒面上下不同高度測得的風向、風速變化圖直觀的展示出鋒面兩側不同高度大氣運動特征。
五、立德樹人、關注前沿,培養社會責任感
地理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地理知識,更承載著對學生立德樹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以及對正確的人地關系的認識。試題素材廣泛,具有時代特征,引導學生關心生活、關注時代發展。例如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現狀及其緩解措施、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小流域國土開發中的問題等。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等地理核心素養。試題命制緊緊圍繞當前社會經濟建設熱點現象選取素材,創設情景,凸顯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生活氣息。如東南沿海地區獨流入海小流域四段式空間分布、長三角交通圈域變化、生態移民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高質量發展、大型超市布局等最新體現時代特色地理事象都在試題中有所體現。
六、立足國情、聚焦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
以國家的重大項目和工程為依托,放眼國家戰略,能夠滿足真實情景下問題檢測評價學生地理學科素養,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國家祖國的強大和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第12、13題選擇我國寧夏、貴州等省區的生態移民工程,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成功案例,體現我國全面實現脫貧,走向共同富裕的壯舉;第14題情景涉及長三角交通圈域的變化,體現快速交通迅速拉近城市之間出行距離,推進長三角城市群發展一體化,推進上海市人才、資金集聚,產業結構升級這一我國產業和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的基本路徑。第22、23題選擇我國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壯舉,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情景。
總之,本試卷力求體現科學性、原創性、公平性。通過貼近生活、體現時代發展的真實情景地理問題主題式考查,考查考生應用地理基礎知識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時空綜合思維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地觀、世界觀,關心生活、關注時代發展,增強自豪感和責任感。
物理
物理學科組
重視基礎 保持穩定
試題注重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與掌握,保持了試卷的穩定性。如第1題考查了單位制,第2題考查了質點模型,第4題考查了受力分析,第5題考查了交流電有效值,第6題考查了電場線、等勢面,第7題考查了圓周運動規律,第9題考查了機械波的傳播與疊加,第14題考查了原子核反應,第15題考查了磁感應強度與安培力,第19題考查了勻速運動、勻變速運動和牛頓第二定律,第20題考查了平拋運動、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第21題考查了電磁感應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第22題考查了動能定理、電場力做功、洛倫茲力和圓周運動。試題求解時避免了繁瑣的數學運算,有利于學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引導師生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與學。
與時俱進 有所創新
試題在重視基礎,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同時關注科技前沿和問題設置方式的創新。如第1題的背景是5月17日《自然》報道中國科學家探測到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 g 射線,第4題是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器成功著陸火星表面,第8題是大功率微波在軍事上應用,第14題是可控核聚變,第22題是空間站的離子推進器。再如第17(1)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不同于常規設問,而是基于學生易錯的操作設置問題;第18(2)題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上,設置了一種比較新穎的測電阻方法,間接考查了儀器最小分度對測量誤差的影響。這些試題有利于學生關注科學前沿、重視探究和增強創新意識。
素養為本 引導教學
試題大多以實際問題為背景,要求學生用清晰的物理觀念,分析物理對象和過程中的關鍵特征和主要因素,建立合適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礎上通過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和質疑創新等多種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突出了對核心素養的考查。如第3題以火箭發射塔周圍高塔的用途為問題,考查了科學論證;第6題以靜電場為背景,考查了物質觀和能量觀;第8題以大功率微波的應用為背景,考查了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第16題以肥皂薄膜干涉為背景,考查了實驗現象觀察和模型建構;第10題的空間站、第12題的激光照射光盤,考查了能量觀念、科學推理和質疑創新;第20、21、22題綜合考查物理觀念、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等素養。這些試題有利于引導教師重視對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使中學教學逐步走出題海。
愛國情懷 立德樹人
試題以我國近年來重大工程和科技成就為背景,充分展示中國元素。如第1題展示了中國科學家首次探測到最高能量的 g 射線,第11題以泵車為例展示中國制造成就,第19題以機動車禮讓行人為背景展示中國公民素養,第3題的火箭發射場景、第4題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和第22題的空間站離子推進器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這些試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化學
化學學科組
根據化學《考試說明》的范圍和要求,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學科價值”作為考查重點,以平穩為主基調,堅持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堅持科學、原創、公平和規范,試題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和中學化學核心素養教學的有效落實。
立足基礎,緊扣教材。試題立足學生學習基礎、緊扣化學教材,重點圍繞化學基礎知識、主干知識設計考查目標,以學生熟悉的題型與核心知識呈現考查內容。例如,第1題至20題、第25題和第27題,重點考查化學用語、化學基本概念和反應原理、常見物質的性質及其應用、基本計算和實驗基礎知識等;第29題、第30題盡管試題綜合性較強,但基本素材來自教材,問題設計圍繞學生必備知識展開。
突出能力,強化方法。化學符號表征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是化學學科的關鍵能力。試題以真實問題情境為載體,重點考查學生初步運用化學視角和化學原理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第21題至24題、第31題重點考查分析綜合能力;第28題電子式的書寫、第29題離子方程式書寫,第31題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重點考查表征能力。試題還注重學科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第23題重點考查了化學守恒思想,第26題、31題重點考查了物質結構與性質關系的思想,第28題、31題重點考查了物質轉化思想,第29題重點考查了化學平衡思想。
素養為本,凸顯價值。試題以化學學科素養為導向,讓學生充分體會化學學科的社會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體表現在:(1)問題的選擇與設計堅持真實性、應用性和價值性。例如,第29題以工業制備硫酸的知識為背景,涉及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相關問題。(2)問題設計堅持基礎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層次性。例如,第30題有關萃取分液操作、結合數據分析產品純度等體現了問題設計的基礎性和綜合性;第28題設計實驗驗證方案、第31題同分異構體書寫以及有關合成線路的設計等,體現了設問的開放性。
立德樹人,鼓勵創新。關注化學新能源、新物質、新材料等在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中的作用,例如第22題全固態薄膜鋰離子電池,第31題具有玻璃化轉變溫度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等。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激發創新意識,發揮化學試題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生物
生物學科組
本次命題按照《考試說明》的考核要求,試卷總體穩定,難度適中,全卷既體現“立德樹人”的宗旨,貫穿學科核心素養的導向,滿足高校選拔人才的需要,同時又對中學教育教學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一、立足雙基,堅持穩中求新
試卷立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的考查,源于課本,高于課本,穩中求新,從多角度、多層次檢測考生對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如分析火燒跡地的群落演替、構建人群中某顯性遺傳病的遺傳模型等。
整卷從易到難,層層遞進,要求考生從基礎出發,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體現了必修模塊間、必修與選修間的綜合,充分考查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如細胞計數方法、基因工程與遺傳及生態等的綜合考查。
二、關注熱點,增強社會責任
以社會熱點相關試題的考查,增強考生的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揮試題的正面導向功能。如試題以新冠病毒疫苗為情境,考查免疫學知識,提高新冠病毒防疫意識;探究酒精影響動物行為的實驗,考查神經調節的相關知識,提高安全駕駛和法律意識。
三、素養為本,凸現能力考查
試題設計堅持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本,注重考查考生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達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等。如分析無機磷對大豆光合速率和有機物積累的圖表,考查考生獲取新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生物學問題等綜合運用能力。
四、學以致用,注重實驗探究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本次命題一如既往地注重對實驗能力的考查,體現生物學知識的實用性和學科價值。例如,以教材中酶的特性及其影響因素相關實驗為載體,檢測考生對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理解;依據發酵實驗原理,利用甘蔗制作果醋,考查考生的實驗運用能力;創設“酒精對動物行為的影響”的實驗情境,綜合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等。
技術(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學科組
信息技術學科命題依托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和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選考科目考試說明》的范圍和要求,圍繞學科核心內容,全面考查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科能力,突出信息技術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綜合運用。試卷在結構、題型、難度等方面保持相對穩定,具有較高的區分度,便于高校選拔人才。
立足基礎知識
試卷涵蓋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內容,考查面廣,知識點分布合理,全面評價學生信息技術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由易入難,層層遞進。第1~6題從信息、網頁與網站、數據庫、編碼、圖像容量等方面,多角度考查學科的基本概念,學生可根據自身思維特點選擇求解方式;第7、8題主要是VB表達式與流程圖,考查算法與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試題立足基礎,引導教學回歸教材,第3、9題通過改編教材中的素材,分別考查數據庫與算法的基礎知識;第14題第(1)小題的四個選項均來源于教材,考查多媒體作品設計的基本概念。
注重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本學科的核心素養。試卷通過不同的題目類型、考查角度、難易程度等方面,多維度考查學生的計算思維。第9題通過程序語句的組合,考查程序設計邏輯思維;第11題通過字符串處理,考查學生對程序的閱讀和算法的理解能力;第10、12題的對分查找與冒泡排序屬于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通過對算法的優化或實現途徑的改變,考查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和應變能力,展現算法魅力;第15題從數據整理到排序,再到有序數據的利用,層層遞進進行問題設計,通過對選擇排序算法進行簡單變形,考查學生對排序算法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凸顯學科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是本學科的核心能力。試題以實際問題為原型,創設情境,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3題以學生身體健康指數的數據處理為情境,綜合考查學生運用公式、圖表、排序和篩選等方法進行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試題采用多種考核形式,以操作實踐為基礎,突出數據分析能力。第14題以綠水青山為主題,以多媒體作品設計、創作過程為主線,考查學生利用Flash軟件創作多媒體作品中的動作腳本、補間動畫以及幀操作的應用能力,突出創作過程中的問題解決;第16題作為試卷的壓軸題,從選拔優秀學生的角度出發,力求靈活性和開放性并重,難度和區分度兼顧。試題以學生熟悉的情境為基礎,創設特定計算規則,進行問題設計,綜合考查學生對數據模型和算法模型的理解能力以及程序分析與設計能力。
技術(通用技術)
通用技術學科組
通用技術學科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選考科目考試說明》的考核范圍和要求,保持試卷結構、難度、知識點分布的基本穩定,素材選擇貼近學生生活,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注重學科素養,全面考查學生通用技術的學科能力,發揮選考對教學的引導作用。
一、素材貼近學生生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通用技術課程立足培養及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是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試題選用大量與實踐相關的題材,倡導教學中注重實踐課程的開展。如第4題選用的“金屬材料加工常用工具”題材,第6題選用的“金屬材料加工操作流程”題材,第10題選用的“常用電子元器件認知”題材等,都是學生實踐課程中接觸或關注的內容。
選用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以利于學生思維的展開。如第1題選用的“恒溫電烙鐵”題材,第2題選用的“手持充電式紫外線殺菌器”題材,第15題選用的“攔截漂浮物的裝置”題材,第17題選用的“窗簾自動控制電路”題材等。
二、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關注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緊扣考試大綱,不出偏題、怪題,不出有爭議的題,維護通用技術良好的教學環境。
選考電子控制部分,第10題考查的是基本元器件的認知,第11題考查的是對簡單三極管控制原理及繼電器電路中二極管作用的理解;第12題考查的是組合邏輯門電路分析;第13題考查電壓比較器的應用;第17題考查了簡單電子控制系統的基本應用與設計,具體電路只涉及了三極管、比較器、555電路、繼電器等知識。全部內容無超綱,符合高中通用技術的教學要求。
命題過程中,始終貫穿引導教學回歸基礎與教材的思想,強調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教學回到問題的本質、思維的訓練與提升上。
三、注重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
試卷圍繞著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展開。試題注重創新設計和物化能力等核心素養的考核。如第15題的“攔截漂浮物的裝置”,素材來源于真實生活,并解決實際問題,且草圖方案有多種可能,有利于考核創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的素養。同時引導教學中關注創新思維的養成,提升學生的技術創新能力。
第14小題的鋼板剪切機控制系統,以控制的角度,考查學生工程思維的素養,并結合第5小題的物化能力,形成有機的結合。
第17小題的窗簾自動控制電路,真實問題引領,以問題帶出任務,結合電路分析、設計、繪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考查了通用技術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