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長寧小升初全攻略:佛系與策略并行的升學指南
好師來小升初上海小升初
在上海這座教育競爭激烈的城市里,長寧區像一股清流,以“全區電腦派位”的獨特政策,成了佛系家長心中的“快樂老家”。2025年,長寧小升初政策延續了其標志性的“公平優先”原則,但細節上仍有不少值得玩味的調整。這里沒有天價學區房的焦慮,卻有延安初級、市三女初等老牌強校的穩扎穩打;沒有民辦初中的瘋狂內卷,卻有包玉剛、新世紀這類小而精的選擇。本文將帶你拆解長寧小升初的底層邏輯,從政策風向到學校實力,從報名技巧到避坑指南,用數據和故事還原一個真實的長寧升學圖景。

一、政策風向:全區派位下的“教育抽盲盒”
1. 核心規則:電腦派位+統籌安排
長寧是上海唯一全區實行電腦隨機派位的行政區,這種“抽盲盒”式的升學方式,徹底打破了學區房的壟斷邏輯。2025年政策延續了這一傳統,但細節更人性化:
劃片范圍:全區劃分為多個“聯合招生片區”,例如江蘇路第五小學對應延安初、市三女初等初中,具體去向由系統隨機分配。
錄取順位:優先保障“人戶一致”學生(戶籍與房產一致),其次是“人戶分離”及非滬籍家庭。當某片區報名人數超額時,按戶籍遷入時間排序,滿3年戶籍的“老長寧”優勢明顯。
統籌規則:民辦搖號失敗或跨區回流的考生,由教育局根據居住地就近安排,但熱門校如延安初幾乎無空余名額,大概率會分流到天山初級、開元學校等二線校。
2. 新政亮點:多孩家庭福音
2025年新增“一戶多孩同校”政策,同一家庭子女可申請捆綁派位。例如哥哥在延安初就讀,弟弟妹妹申請時可直接鎖定該校,避免“一家孩子分居多校”的尷尬。這一變化讓長寧的公平底色更添溫情。
3. 報名流程:關鍵節點別踩坑
信息核對(4月14日-25日):家長需登錄“上海市義務教育報名系統”確認戶籍、居住地信息,非滬籍需同步提交居住證及積分證明。
民辦報名(5月12日-14日):長寧僅有新世紀中學(走讀)和包玉剛實驗學校(一貫制)兩所民辦可選。包玉剛2025年擴招10%,但學費漲至18萬/年,堪稱“精英教育試金石”。
公辦分配(5月17日起):系統自動派位后,家長會收到短信通知。若對結果有異議,可憑戶口本、房產證等材料申請復核,但調整空間極小。
二、學校實力:公辦主導下的“隱形分層”
1. 初中梯隊:老牌勁旅與后起之秀
長寧的初中江湖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涌動。根據近三年中考預錄數據和家長口碑,梯隊劃分如下:
梯隊 | 學校 | 特色 | 2024中考均分 |
---|---|---|---|
第一梯隊 | 延安初級中學 | 理科強勢,每年30+人預錄四校,“延安理”班媲美民辦頂尖班型 | 695分 |
市三女初 | 女子教育標桿,外語和人文課程獨樹一幟,50%畢業生進入市三女中 | 685分 | |
第二梯隊 | 西延安中學 | 藝術特長生搖籃,管樂團屢獲國際獎項,中考裸考率全區前三 | 675分 |
婁山中學 | 科技特色校,機器人競賽全國TOP10,對口高中復旦中學資源傾斜 | 670分 | |
第三梯隊 | 天山初級中學 | “家門口的好學校”,分層教學精準,近年引進華師大教研團隊 | 660分 |
開元學校 | 九年一貫制性價比之選,小學部直升初中部比例達80% | 655分 |
2. 民辦雙雄:小眾但精品的選項
新世紀中學:走讀制民辦,2025年招生120人(較2024年增加20人)。其“雙語科創班”采用PBL項目制學習,2024年中考均分702分,超越多數公辦校。
包玉剛實驗學校:一貫制貴族校,2025年初中部學費漲至18萬/年,但100%直升高中部。適合目標海外留學的家庭,2024屆畢業生90%進入全球TOP50大學。
三、升學策略:佛系與精明的平衡術
1. 戶籍博弈:時間就是籌碼
長寧的派位雖隨機,但戶籍年限仍是隱形門檻。以延安初為例,2024年錄取學生中,85%的戶籍滿3年以上。建議家長盡早落戶,若戶籍不滿1年,可考慮租房至冷門片區(如北新涇板塊),增加進入天山初級的概率。
2. 民辦抉擇:賭概率還是保底?
激進派:沖刺包玉剛(2024搖號中簽率15%),若失敗則接受公辦統籌。適合經濟實力強、抗風險能力高的家庭。
保守派:選擇新世紀中學(中簽率40%),或直接放棄民辦,靠公辦派位“聽天由命”。后者更適合追求穩定性的家長。
3. 跨區回流:風險與機遇并存
在外區就讀小學的長寧戶籍生,若初中想回流,需在4月25日前提交申請。但這類學生通常被視作“第二順位”,除非戶籍地對口校有剩余學位(如開元學校),否則大概率被統籌。
四、數據透視:從中考到高中的長線布局
1. 中考出口:低調的性價比之王
2024年長寧中考人數僅3372人,但市重點錄取率達28.8%(全市平均21.5%)。其中:
延安中學(八大名校之一):區內統招線682分,名額到校最低640分,堪稱“撿漏王”。
市三女中:文科優勢突出,名額到校線比統招低15分,女生家庭可重點關注。
2. 高中聯動:初高一體化的隱秘通道
長寧初中的“親兒子”關系網:
延安初→延安中學:每年50+人通過自招預錄,理科競賽生直通“延安理”班。
市三女初→市三女中:女子教育閉環,特色課程無縫銜接,文科特長生占70%。
結語: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
長寧的小升初,像一場精心設計的概率游戲——既沒有徐匯、楊浦的刺刀見紅,也不似黃浦、靜安的政策復雜。這里的家長可以佛系,但不能無知;需要策略,卻不必焦慮。2025年的政策微調,進一步強化了公平底色,而學校的默默耕耘,則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賽道。正如一位長寧媽媽所說:“在這里,教育的終點不是名校,而是讓孩子成為‘完整的自己’。”或許,這就是長寧教育的終極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