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福建省三江技師學院

私立省級重點技工學校
聯系電話:0591-88023782
學校地址:福州市馬尾區儒江東路72號
福建省三江技師學院簡介
福建省三江技師學院深植自貿區熱土,坐落鼓山腳下,矗立閩江之濱,十余公里濱江環繞,風景如畫。2010年經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以升學與就業并重為辦學定位,著重為行業培養和提供實用型高技能技術人才及基層管理干部,肩負傳藝圃傳承使命,鍛造現代工匠。
通過全院師生的努力,學院實現跨越式發展。2011年被確認為福建省“達標技工學校”,2013年被評為“省級重點技工學校”,2016年升格為高級技工學校,2017年學校被省廳和福州市人社局確認為“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學校,2018年9月被人社部授予“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020年2月被福建省政府確認為技師學院,2021年被福州市文明辦評為文明單位,辦學實力和服務社會功能不斷提升。
辦學理念SCHOOL PHILOSOPHY
福建省三江技師學院始終以“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為基本導向,積極依托飛毛腿集團公司這一母體,秉承 “團隊、快捷、寬容、責任”的文化理念,提出“德能雙修,嚴謹治學,校企共建,品牌鑄校”的質量方針,切實根據企業的需要和學生的就業需求探索學校發展之路,創建校企合一的和諧氛圍,搭建又快又穩的綠色人才通道。
校企文化ENTERPRISE CULTURE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校園文化則是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企合一”辦學模式下的飛毛腿技工學校,依托飛毛腿集團文化理念,努力建設豐富的校園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力求培養出德能雙修的學生。
福建省飛毛腿工業技術學校自創辦開始就旨在培養能適應并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人員,從而保證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首先檢驗我校學校畢業生質量好壞的關卡便是飛毛腿公司。然而,技術學校的生源文化基礎普遍薄弱,品德習慣多有痼疾。從事中職教育的人員對這種情況無不熟悉:學生求職時,有不少人僅由于過長的頭發、不經意的口頭禪就被拒之門外。據調查,企業最重視學生的職業意識、工作態度、專業技能、人際溝通能力。正確意識的形成、態度的端正、行為習慣的改變,都無法一蹴而就。
因此,當企業孕育校園,當校園遇上企業,為保證及時輸送合格人才,學校更強調以海納百川的胸懷,促使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形成合力,主張讓企業悄然來到學生身邊,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正確的意識、端正的態度、良好的行為習慣真正內化,做到不但在技能上,還能在文化上與企業無縫對接……
“SCUD”是飛毛腿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Solidarity團隊: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共同合作為負有共同責任的統一目標和標準而奉獻的一群飛毛腿人,勾畫出了飛毛腿明天宏偉的藍圖。
Celerity快捷:快速響應是保持自己成長的重要因素,行動就是一切,言語務求行動的解釋,快捷是每個飛毛腿人工作的準則。
Understanding寬容:錯誤是前進的源動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追求完美,但我們更追求近乎完美的過程。
Duty責任:責任是心元素,負責任是心的考驗,每天升起的太陽注視著每天的工作從心開始,也注視著飛毛腿人的工作是從心開始的。
秉承SCUD精神,飛毛腿工業技術學校形成了與之向融合的特色校園文化
團隊文化:團隊文化建設就是把各種目標包容一起,不求相同但求相融,不求共同但求共享,不求一致但求和諧,建立一種雖有不同但相互認同,亦即“和而不同”的價值目標體系。其中團隊精神是核心文化。換位思考,共同承擔,相互尊重,開放合作,真誠關懷是基本行為方式。幾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通過 “內外兼修”,實現硬實力與軟文化的“軟硬并舉”,從而加強團隊文化建設。
知行文化:所謂知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定于行”。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傳習錄》中做過這樣的闡述:“只砧一棍知,已自有行在;只砧一棍行,已自有知在。”古人為什么既砧一棍知,又砧一棍行者?因為“知行合一”用在育人功能上,就要順應教育規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而“知”是學的過程,“行”才是根本。飛毛腿工業技術學校把“行”作為核心,倡導一種文化,啟迪、浸染、熏陶學生,就是做到了“知行合一”。
我"行" —— 充滿自信
他"行" —— 欣賞他人
大家"行" 一起"行動"起來
"知行"文化,為發展導航
尚愛文化:教育的智慧是在滿心的愛中產生的,沒有愛的教育,一切教育的智慧,教育的幽默,教育的技能技巧都不會發生效力。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嚴慈相濟的愛,理性的愛,廣袤,深厚的愛,自然流露的真誠的愛。做到教學生一年,想學生一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育不是在學生身上用外力去打造,象空氣錘鍛造一塊熱鐵,而是在學生的心里播撒陽光和雨露。當孩子們學會愛,懂得愛,心存感激,感恩之心的時候,他們才會心胸豁達,善待周遭的人和事,明白生活的真諦。就可以建立和諧,融洽,溫馨的人際關系,就會少一份自私和冷漠,就會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獻,只有帶給別人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以愛的名義,從愛出發,讓校園時時處處都在愛的陽光照耀下,讓我們共同生活在愛的海洋中,享受愛與被愛的幸福,規范我們的行為,打造我們的校園文化。
責任文化: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最大不幸,往往是從忘記自己的責任開始的,最初是在小事情上,然后就會在重大事情上。”梁啟超說:“人生于天地間各有責任”,“自放棄責任,則是自放棄其所以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對于一家有一家之責任,對于一國而有一國之責任,對世界而有世界之責任。一家之人各放棄其責任,則家必落;一國之人各放棄其責任,則國必亡;全世界人之各放棄其責任,是世界必毀。”可見,責任感對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強對學生的責任感教育應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