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師范學院

公辦師范類大學
聯系電話:0832-2340613
學校官網:http://www.njtc.edu.cn/
學校地址:四川內江市中城東
內江師范學院簡介

內江師范學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四川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四川省內江市。這里風景如畫、人文薈萃,涌現出了孔子之師萇弘、國畫大師張大千、新聞巨子范長江等杰出英才,素有“川中樞紐、成渝之心”“大千故里、書畫之鄉”的美譽,是讀書治學的理想之地。
學校于1956年舉辦高等教育,2000年升本建院。在67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秉承“明德、博學、篤行、創新”的校訓,踐行“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發揚“團結奮進、負重自強”的內師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省屬同類院校中辦學條件優、學科門類齊、綜合實力強,融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普通本科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于一體的本科院校。學校在“軟科2023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373名,居省屬同類院校首位。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公共機構節能示范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四川省先進單位”“四川省文明校園”“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園”等榮譽稱號。
辦學資源富集,學科門類齊全。學校現占地3115畝(含新校區已過戶土地),有校舍88萬平方米(含新校區已建成但未交付使用),館藏紙質圖書209萬余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4億元。學校設有19個二級學院,66個本科專業(招生專業49個),其中師范專業16個,涵蓋文學、理學、工學、農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歷史學、經濟學、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留學生、研究生17000余人。
聚焦立德樹人,育人成效顯著。學校緊緊圍繞“雙一流”建設,深入推進“3 2 3”學科建設。小學教育、水產養殖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美術學、漢語言文學、化學、思想政治教育、軟件工程、經濟學、物理學等10個專業被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校扎實推進振興本科教育,深入實施“三分式”人才培養改革,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省級應用示范課、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56門,省級“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16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1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3個;省級課程思政研究中心1個,新商科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先后獲國家級、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項;省級應用型本科示范專業建設項目4個;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7個;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省級教改項目88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354項;在“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四川省師范生教學能力大賽等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1700余項,兩次躋身“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300強,在高教學會發布的“2018-2022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中位列第94名。學校堅持培養“三心三能三精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生獲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人數連續5年列四川非碩士學位授予高校第1位。
堅持引培并舉,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教職工1498人,其中專任教師1165人,正、副高級職稱454人,碩、博士1067人;有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教學名師、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名輔導員等20人;內江市領軍人才、內江市學科帶頭、內江市拔尖人才人等9人,內江市創新人才團隊1個;聘請有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專家學者200余人擔任兼職教授。
堅持協同創新,科研成果豐碩。學校現建有首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峨眉武術”傳承基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長江上游魚類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數據恢復實驗室”;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張大千研究中心”“沱江流域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廉潔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術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沱江流域特色農業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擁有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省屬高校科研創新團隊、省社科聯高水平團隊、院士專家工作站10個。近五年來,學校獲資助的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720余項,其中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7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作品)2700余篇(件);出版專(編、譯)著150余部;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0余項。
服務地方有力,政產學研用全面深化。近五年,學校先后與隆昌市人民政府、西南大學、中國漁業協會智慧漁業分會、遂寧市教育局、成渝釩鈦科技有限公司、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等150余個單位建立合作關系;依托合作協議,建有13個校地合作平臺,建有實訓實習基地481個;建有BIM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新型建筑材料工程、頁巖氣開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環境污染防治工程實驗室等8個內江市工程實驗室;建有自然陳列館與生命探究科普基地、內江師范學院地理科普基地、內江師范學院科普教育培訓基地等3個內江市科普基地;16項科技成果成功轉化。學校多名教師進入內江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庫、擔任企業專門科技顧問,有力促進了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建設。
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大力實施國際化辦學工程。累計招收培養來自20余個國家的各級各類國際學生300余名;聘請外籍高層次人才累計150余名。積極搭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先后與20余個國(境)外高校及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師生互訪、合作辦學和合作研究等系列項目30余個;設立“學生國(境)外研修獎學金”,每年遴選1%品學兼優的學生赴國(境)外高水平大學研修;近年來,累計派出600余名師生赴外交流。
沱江黌門,弦歌鏗鏘。在新的發展時期,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積極融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加速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穩步提高辦學質量和協同創新能力,奮力建設新時代師范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