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雪趣:一場與雪花的歡樂邂逅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深冬的清晨,一場大雪悄然而至,為大地披上了潔白的盛裝。當雪花紛紛揚揚飄落,校園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同學們與冰雪來了一場親密的互動,共同譜寫了一段冬日里的歡樂篇章。作文正文:
深冬的一天早上,天上下起了茫茫大雪。從天而降的大雪鋪蓋了整個地面,連同那頂、樹上都鋪滿了雪花,窗戶上都有濃濃淡淡的霜。
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紛紛跑出屋外了起來。有的打雪仗,他們把雪扔到同學身上,就這樣你來我往地打著,有的在堆雪娃娃,他們先堆好一個大雪團,再在大雪團上堆一個小雪團,然后用兩個小石子當眼睛,用胡蘿卜當鼻子,畫一個大嘴巴,還給雪娃娃戴上帽子,圍上通紅的圍巾,漂亮極了。
雪姑娘來了,它在空中飄到這兒,又飛到那兒。雪姑娘引來了風公公,風公公吹起陣陣大風,不一會兒,地上的`雪都結成冰了。小朋友們又興高采烈地溜起冰來,只見他摔過來,你摔過去,雖然個個摔得齜牙咧嘴,可是沒有一個退縮的,摔倒了,再爬起來繼續(xù)摔。時間過得真快,小朋友們還沒摔夠,放晚學的鈴聲就響起來了。
第二天清晨,雪兒開始慢慢的溶化起來,我想,太陽公公抓住了雪姑娘,雪姑娘使出了全身的力氣,終于逃脫掉了。雪姑娘不想被太陽公公抓去,便眼含熱淚,把冰要溶化成水,就消失了。
詳細點評 :
· 優(yōu)點:
· 主題明確:文章圍繞深冬下雪后同學們的活動展開,清晰展現了雪天帶來的歡樂,主題集中,讓讀者能迅速抓住核心內容。
· 場景生動:對同學們玩雪的場景描寫較為生動,例如在描寫堆雪人時,“先堆好一個大雪團,再在大雪團上堆一個小雪團,然后用兩個小石子當眼睛,用胡蘿卜當鼻子,畫一個大嘴巴,還給雪娃娃戴上帽子,圍上通紅的圍巾”,詳細描述了堆雪人的步驟,使畫面感躍然紙上 。
· 童趣盎然:通過描寫同學們打雪仗、堆雪人、溜冰等活動,充分展現出孩子們在雪天玩耍時的天真爛漫和歡樂氛圍,容易引發(fā)讀者對童年美好回憶的共鳴。
· 不足:
· 錯別字與語病:“連同那頂、樹上都鋪滿了雪花” 表述不明,推測 “那頂” 應為 “屋頂”;“同學們紛紛跑出屋外了起來” 語句不通順,可改為 “同學們紛紛跑出屋外玩耍起來”;“地上的雪都結成冰了”中“” 屬于多余符號;“雪兒開始慢慢的溶化起來” 中 “的” 應改為 “地”,“溶化” 應改為 “融化” 。
· 語句不通順:“只見他摔過來,你摔過去” 人稱混亂,可統(tǒng)一為 “只見他們摔過來,摔過去”;“雖然個個摔得齜牙咧嘴,可是沒有一個退縮的,摔倒了,再爬起來繼續(xù)摔” 表述重復啰嗦,可精簡為 “雖然個個摔得齜牙咧嘴,但沒有一個退縮,摔倒了就立刻爬起來繼續(xù)” 。
· 描寫簡略:文章整體描寫較為簡略,對雪景的描繪不夠細致,僅用 “天上下起了茫茫大雪。從天而降的大雪鋪蓋了整個地面” 一筆帶過,未能展現出大雪紛飛、銀裝素裹的壯觀景象;對同學們溜冰的場景描寫也較為籠統(tǒng),沒有突出溜冰的具體動作和歡樂氛圍。
· 想象表述欠妥:最后一段關于雪融化的想象 “太陽公公抓住了雪姑娘…… 把冰要溶化成水”,表述較為幼稚且邏輯不夠清晰,削弱了文章的表現力。
· 缺乏過渡:段落之間缺乏自然過渡,從打雪仗、堆雪人直接跳到溜冰,以及從溜冰直接過渡到雪融化,都顯得比較突兀,影響文章的連貫性。
具體建議
1. 檢查糾錯:養(yǎng)成寫完文章后逐句檢查的習慣,重點關注字詞使用和語句通順性,避免錯別字和語病。可以借助字典、語法書籍輔助檢查,也可大聲朗讀文章,通過語感發(fā)現不通順之處。
2. 細化描寫:增加對雪景和活動場景的細節(jié)刻畫。描寫雪景時,可以寫 “大片大片的雪花如同鵝毛般紛紛揚揚地飄落,不一會兒,屋頂戴上了厚厚的白帽子,樹木披上了蓬松的銀披風,整個世界仿佛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童話王國”;描寫溜冰場景時,可以寫 “小朋友們腳踩冰面,時而小心翼翼地緩緩滑行,時而大膽地加速旋轉,摔倒時發(fā)出的驚呼聲與爬起來后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在雪地上空回蕩” 。
3. 優(yōu)化想象內容:對雪融化的想象部分,可以采用更優(yōu)美、富有詩意的表述。比如 “第二天清晨,陽光溫柔地灑向大地,與雪姑娘玩起了捉迷藏。雪姑娘害羞地化作一滴滴晶瑩的水珠,順著屋檐、樹梢緩緩滑落,在地面匯成小溪,唱著歡快的歌,悄悄奔赴下一場旅程” 。
4. 添加過渡語句:在段落之間添加過渡句,增強文章連貫性。例如從堆雪人過渡到溜冰時,可以寫 “當大家還沉浸在堆雪人的樂趣中時,風公公送來的驚喜讓整個地面都結上了一層厚厚的冰,于是,新的歡樂游戲 —— 溜冰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