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店與〈十萬個為什么〉的知識之旅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周末的書店,是知識的寶庫,也是好奇心的樂園。當作者走進書店,與《十萬個為什么》相遇,一場充滿驚喜的知識之旅就此展開。那些藏在生活點滴中的奇妙問題,正等待著我們一同探尋答案。作文正文:
趙羽悅周末,媽媽帶我去書店買書。
剛進到書店里,一陣知識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快步走向小學必看的課外書那里,拿起一本《十萬個為什么》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這本《十萬個為什么》就已經被我看了一半了,我明白了好多生活中處處可見物品的問題,比如說:生活中的水、火爐、餐桌和爐灶方面的知識,下面我來給你們出幾道題,看看你們能不能答對了。
第一個問題,人從什么時候開始用水洗澡?可能你會回答,從出生開始用水洗的`,那么恭喜你答錯了,想要知道正確答案嗎?那就讓我們把時間調回到300年前,因為x國人很愛干凈,所以當時的莫斯科已經有公共澡堂了,這讓來莫斯科玩的外國人大吃一驚。
第二個問題,水會把房屋炸了嗎?當你看見這個問題時一定會非常莫名其妙,因為水在我們的印象中是流動的液體,怎么會有炸藥的威力呢?其實如果處理不當,水也能夠發出炸藥一樣的威力哦!書中介紹了一個案例:水把一座5層的建筑炸毀了,二十幾人當場喪死。
好了,先告訴你這么多,我還要繼續看書呢,下次再繼續來考考你們吧!
詳細點評 :
· 優點 · 場景生動:文章開篇描寫書店 “知識的清香撲面而來”,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將讀者帶入到書店的場景中,富有感染力 。 · 形式新穎:采用 “提問 - 解答” 的互動形式,選取書中關于生活常識的問題,如 “人從什么時候開始用水洗澡”“水會把房屋炸了嗎”,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激發讀者的好奇心 。 · 貼近生活:選取的知識內容圍繞生活中的水、房屋等方面,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容易引起讀者共鳴,體現出科普知識的實用性 。 · 不足 · 語句錯誤:“從出生開始用水洗的”中“的” 屬于多余符號,應刪除;“二十幾人當場喪死” 中 “喪死” 用詞不當,應改為 “喪生” 。 · 知識講解簡略:在解答問題時,對知識的闡述過于簡略。如回答 “人從什么時候開始用水洗澡”,僅提及 300 年前莫斯科有公共澡堂,未說明在此之前人們的洗澡方式、當時洗澡文化的背景等;在解釋 “水炸毀房屋” 時,沒有詳細說明水產生類似炸藥威力的科學原理,讀者難以深入理解 。 · 結構不完整:文章結尾較為倉促,以 “還要繼續看書”“下次再繼續來考考你們” 結束,缺乏對此次閱讀經歷的總結,沒有突出閱讀《十萬個為什么》帶來的收獲和感悟,使文章整體結構不夠完整 。 · 情感表達缺失:全文以知識問答為主,缺乏個人情感的融入,未體現閱讀過程中的驚喜、好奇等感受,以及這本書對自己的吸引力,文章顯得較為平淡 。 具體建議 1. 校對修改:仔細檢查文章,刪除多余符號,修正用詞錯誤,確保語句通順、表意準確 。 2. 深入拓展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對問題的解答進行深入拓展。比如在講述洗澡歷史時,可以補充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人們的洗澡方式演變;在解釋水炸毀房屋的現象時,詳細說明水在特定條件下(如水管爆裂引發水錘效應等)產生強大沖擊力的科學原理,讓知識更豐富、更具深度 。 3. 完善文章結構:在結尾處增加總結部分,闡述此次在書店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的收獲,如增長了知識、感受到科學的奇妙,或者表達對繼續探索書中知識的期待,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 。 4. 增添情感表達:加入個人閱讀感受,例如描述自己在看到這些奇妙問題時的驚訝表情,思考答案時的困惑,以及得知正確答案后的恍然大悟等,讓文章更具情感色彩,引起讀者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