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2021年上海中考歷史試卷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好師來整理
著眼歷史思維,涵養家國情懷
6月21日下午,2021年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科目順利進行。考試結束后,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對試卷進行了評析。專家一致認為,歷史命題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立足于國家統編教材,基于學生認知水平,著眼于歷史思維的考查,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結構穩定,知識貫通
試卷延續三道綜合大題的框架,在試題的呈現樣式與設問方式上做了微調,保持了試卷的結構穩定。試卷在考查的主題上涉及文明、和平、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將相關中國史和世界史的知識融為一體,在宏大敘事和微觀探索中,引導學生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考查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交流等諸多方面,考查的知識點均屬于教材的主干內容,符合教學實際。考慮到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呈現方式力求多樣,圖文并茂,所選用的圖片與文字材料大都源于教材,學生閱讀起來有親切感。此外,試卷在選材上也更加多樣,增加了圖表、地圖等內容,綜合考查學生的理解水平。
二、傳承創新,注重能力
試卷側重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在延續去年風格的基礎上,體現了進一步的創新。一是以歷史圖片、圖表和文獻等材料考查學生基本的空間概念和時序觀,并進一步考查學生在具體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件與主題關系的理解能力。二是通過材料與主題的邏輯關系,考查學生辨識與運用史料的能力,強化了設問的層次遞進,引導學生認識史料價值的判斷與研究主題之間的關系。三是在基于史料解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歷史敘述和歸納,做出合理的歷史解釋。試卷也注重在情境設計方面的創新,如第三大題以學生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慶祝活動為切入點,創設了設計黑板報的情境,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球視野,家國情懷
史學的育人功能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通過讓學生學習歷史,理清歷史發展脈絡,了解歷史發展細節,關注現實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懷,增強歷史使命感。
試卷在總體結構上將中國置于全球視野之下,以中國智慧、中國貢獻和中國特色為主線,以“文明的交流”“戰爭與和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大主題承載這一設計理念。第一大題考查中國古代“文明的交流”,借助文明交流示意圖與簡表,從時空轉換、物產與文明成果交流中體現出古代中國的智慧。第二大題在“戰爭與和平”的主題下,借助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材料,凸顯了中國對世界和平的貢獻。第三大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題,反映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百年來為民族解放與民族復興所做的探索與巨大貢獻,以及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