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詔令文書作為以皇帝名義頒布的古代高級別公文,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漢代中后期,皇帝詔令多闡述儒家理念,甚至大量引用儒家經典。這反映出當時( )
A. 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 儒家思想受到尊崇 C. 政令推行比較順暢 D. 皇權得到空前強化
2. 唐三彩作品中駱駝形象大量成組出現,這些駱駝往往馱人載物,所載物品中包含了商隊販運的貨物和生活用品。另外,外來使團還將駱駝作為獻給皇帝的禮物,源源不斷輸入唐境內,唐政府因此設置專門的牧監對駝群進行管理。這說明唐朝( )
A. 陸路貿易非常頻繁 B. 政府強化邊疆治理 C. 陶瓷技術比較發達 D. 官方重視畜牧養殖
3. 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創辦官方譯書局,主要譯介西方自然科學的書籍;甲午戰爭之后,譯介的側重點從自然科學轉向社會科學。這一轉向反映出( )
A. 近代新式教育的興起 B. 西方列強文化輸出方式的變化
C. 社會生活習俗變遷 D. 中國近代救亡圖存探索的深入
4. 綜合分析下表中的史事,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歷史解釋是( )
土地革命時期 | 抗日戰爭時期 | 解放戰爭時期 |
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到達甘肅哈達鋪,當地百姓拿出大量糧食、肉類等物資供應紅軍 | 1943年,在“節約獻金運動”中,甘肅農民自發捐獻余糧,僅臨夏縣一次獻糧就達5萬石 | 1949年8月,蘭州群眾與人民解放軍紅軍部隊晝夜搶修華家嶺公路,僅用3天打通運輸線,為突破國民黨軍隊在蘭州南山的防線,解放蘭州作出重要貢獻 |
A. 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 B. 西北地區成為全民族抗戰的大后方
C. 人民的支持是革命勝利的保證 D. 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革命的積極性
5. 工業革命以前,歐洲國家主要在殖民地進行直接的財富掠奪。但工業革命以后,特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歐洲國家在亞洲、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大量修建鐵路、港口,開設工廠、銀行,強迫殖民地成為它們經濟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反映出( )
A. 歐洲國家的經濟侵略轉向資本輸出 B. 資本主義制度向全球范圍擴展
C. 歐洲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日益激烈 D. 殖民地區的社會矛盾不斷加深
6. 下表是“二戰”期間三次重要國際會議基本情況。三次會議的相同歷史作用是( )
會議名稱 | 時間 | 參會國 | 主要內容 | 作用 |
華盛頓會議 | 1942年1月 | 美英蘇中等國 | 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 |
雅爾塔會議 | 1945年2月 | 美英蘇 | 商談對德政策和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歐洲戰事結束后參加對日作戰 | 進一步協調了盟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行動,加速了戰勝德、日法西斯國家的步伐 |
波茨坦會議 | 1945年7月 | 美英蘇 | 重申雅爾塔會議精神,發表了《波茨坦公告》 | 加速日本法西斯 |
A. 都體現了國際合作的精神 B. 都加速了二戰的勝利進程
C. 都表達了實現和平的愿望 D. 都是大國主導的國際會議
二、材料解析題(共12分)
7. 貿易作為重要的經濟活動,與人類歷史發展密切相關。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古代貿易政策一覽表(部分)
朝代 | 邊境貿易政策 | 朝代 | 海上貿易政策 |
漢朝 | 設置西域都護府,促進邊境貿易 | 唐朝 | 建立蕃坊、蕃市、蕃學、蕃長,優待外商 |
公開招募使臣開展官方貿易活動 | 在廣州設立市舶使 | ||
魏晉南北朝 | 設立“四通市”,供西方商人開展貿易 | 宋朝 | 主動遣使往東南亞招徠外商,立法保護外商在華財產 |
實行過所制度,保護中外商人,敦促敦煌郡協助商人購買內地商品 | 頒布“元豐市舶法”,設立海外貿易管理機構——市舶司 | ||
隋朝 | 設立絲路貿易的主管官員 | 增設開放口岸,在廣州、泉州、杭州等地設置市舶機構 | |
在張掖舉辦萬國博覽會,在洛陽開辦中外商品交易會,積極招攬外商 | 元朝
| 修訂《市舶法則》,完善市舶機構 | |
唐朝 | 完善驛站制度,設立長興坊,為中外商人提供便利 | 積極組織“官本船”貿易 |
——摘編自劉斌、朱曉梅《中國古代文明開放型經濟思想的邏輯演進與現實借鑒》
材料二 在發生獵奴戰爭的許多地方,部落人口損失殆盡,其他地區人口大量減少,導致田園荒蕪,正常貿易中斷,傳統手工業蕩然無存。以黑獵黑引發非洲各部落間進行無休止戰爭,正在形成中的民族過程中斷,一些已經建立的古王國轟然倒塌。奴隸貿易給非洲人造成了難以彌合的心理創傷,這種精神奴役嚴重束縛了非洲人的文明創造力。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地區沖突不僅破壞了地區安全格局。也加劇了國際社會的分裂,國際秩序存在由全球化滑向“新冷戰”的風險……從美國對華單方面挑起貿易爭端至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泛安全化沖擊,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協調性和有效性受到嚴峻挑戰。
——摘編自高飛、于澤洋《全球治理困境與中國治理方案》
(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政府推動貿易發展的主要措施。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奴隸貿易對非洲社會造成的影響。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就如何應對全球挑戰和危機談談你的想法。
三、探究題(共6分)
8.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意識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都取決于社會存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會思潮是一定歷史階段具有一定影響的社會意識的活動形態。從根本上說,特定的社會存在(特別是經濟基礎)決定一定的社會思潮,一定的社會思潮反映特定的社會存在,維護一定的經濟基礎。
——摘編自王炳權《深入理解社會思潮的基本內涵》
從下表中任選一種社會思潮,運用材料中的原理予以論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達順暢,字數不少于100字。)
維新變法思潮 | 實業救國思潮 | 民主共和思潮 |
人文主義思潮 | 理性主義思潮 | 馬克思主義思潮 |
思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論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題答案】
【答案】B
【2題答案】
【答案】A
【3題答案】
【答案】D
【4題答案】
【答案】C
【5題答案】
【答案】A
【6題答案】
【答案】B
二、材料解析題(共12分)
【7題答案】
【答案】(1)措施:設置專門貿易管理機構;提供交易場所;積極招徠外商;立法保護商人利益;派遣使團開展貿易。
(2)影響:人口大量減少,經濟發展遭到嚴重破壞;阻斷了非洲文明的發展進程;給非洲人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導致了非洲的長期貧窮落后。
(3)想法:積極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探究題(共6分)
【8題答案】
【答案】示例:思潮:維新變法思潮。
論述:甲午戰爭失敗證明單純學習西方技術不能挽救中國民族危亡。隨著民族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為挽救民族危亡,資產階級的維新派主張變法圖強,謀求制度變革。在這一思潮的推動下,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在思想文化、社會發展等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