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政治命題前瞻:三大趨勢與備考突圍指南

教育部“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的號角吹響,2025年的高考政治將如何延續創新?從近兩年的真題中,我們既看到“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徹底轉向,也捕捉到“無情境不命題”“無思維不設問”的鮮明信號。 本文立足2024年真題解析,結合政策文件與教研動態,從核心素養落地、命題形式革新、時政融合路徑三個維度,拆解2025年高考政治的變與不變,為考生提供一份“既能仰望星空,又可腳踏實地”的備考攻略。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鎮和鄉村,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兩大空間形態,是互促互進、共生共存的。處理好城鄉關系,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城鄉融合發展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步伐與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仍有差距,“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比較突出,農業基礎還不穩固,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過多流向城市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雖然我國經濟總體呈現增長較快、結構優化、質效向好的特征,但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挑戰,而鄉村既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有巨大的要素市場,可以大有作為。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關鍵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重要戰略部署,必將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說明我國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必要性。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方談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征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回答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鄧小平指出:“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
(1)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更替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
(2)請你立足社會更替規律闡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教育部“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的號角吹響,2025年的高考政治將如何延續創新?從近兩年的真題中,我們既看到“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徹底轉向,也捕捉到“無情境不命題”“無思維不設問”的鮮明信號。 本文立足2024年真題解析,結合政策文件與教研動態,從核心素養落地、命題形式革新、時政融合路徑三個維度,拆解2025年高考政治的變與不變,為考生提供一份“既能仰望星空,又可腳踏實地”的備考攻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2025年政治高考在命題方向和考查方式上迎來了新的變革。模塊化重組成為今年高考命題的一大亮點,旨在通過靈活多變的材料分析題,全面考查學生對政治知識體系的掌握和應用能力。這種命題方式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2025年政治高考在命題方向和考查方式上迎來了新的變革。模塊化重組成為今年高考命題的一大亮點,旨在通過靈活多變的材料分析題,全面考查學生對政治知識體系的掌握和應用能力。這種命題方式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政治高考的命題趨勢愈發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2025年政治高考模擬試題的設計,旨在通過“動態生成性”的解題邏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政治理論,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5年,政治高考依舊延續著對長效熱點的關注,而“概念圖譜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思維模式,正逐漸在試題中嶄露頭角。它將復雜的政治概念、理論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構建出一幅幅清晰的思維畫卷。通過對這種模式的深入剖析和試題設計,我們希望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學科的內涵,提升應對高考的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融合已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2025年政治高考將迎來一場“化學反應式突破”,通過將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設計出更具挑戰性和創新性的材料分析試題。這不僅考察學生的政治素養,還綜合考查其跨學科思維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2025 年高考政治風云再起,材料分析題作為重要陣地,正經歷一場“開放性突圍”。這不僅是題型的創新,更是對考生思維深度與廣度的全新挑戰。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試題不再局限于傳統模式,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材料,引導考生從多角度思考社會熱點、政治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融合。考生需在開放的情境中,展現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獨立見解,為夢想的大學之門奮力一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政治高考的命題趨勢逐漸向“全域沉浸化”情境設計靠攏。這種設計不僅要求考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還需要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