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達州中考 不留后路的奔赴:初中作文 “極致態度”
來源:好師來語文學習作者:格子
將每部作品都當作自己的最后一部來拍,”餃子導演在接受采訪時說,“不給自己留后路?!?/p>
請從上述材料中選擇一則為話題,自選角度作文。
餃子導演那句 “將每部作品都當作自己的最后一部來拍,不給自己留后路”,短短數字卻蘊含著深沉的力量。這不僅是一種創作態度,更折射出對待事情時全力以赴、毫無保留的精神。對初中生而言,以此為話題寫作,需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出發,挖掘這種 “不留后路” 背后的堅持、專注與熱愛。本文將從主題解讀、素材選擇、結構設計、語言表達等角度,結合示例詳細輔導,助力學生寫出有深度、有溫度的作文。一、主題解讀:拆解 “不留后路” 的深層意義
很多學生看到 “不給自己留后路”,可能會覺得是一種魯莽,是做事不考慮后果。但結合餃子導演的語境,其實并非如此。這種態度里藏著對所做之事的敬畏與執著,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的決心。
想想看,生活中哪些時候我們曾有過類似的狀態?不是那種破釜沉舟的沖動,而是為了某個目標,心甘情愿地投入所有。有個學生寫過準備班級聯歡會的經歷:“輪到我們小組策劃,大家一開始總說‘不行就換個簡單的節目’。直到班長說‘就把這當成最后一次搞活動,好好弄一次’,我們才開始認真琢磨。放學后留在教室排練,周末還約著改劇本,最后節目效果特別好?!?這里的 “不留后路”,就是專注投入帶來的改變,比單純說 “要努力” 更具體。
再往深想,“不留后路” 也可能是一種對自我的挑戰。有個學生描述學騎自行車的過程:“摔了幾次后總想著‘不行就不學了,反正有家長送’。直到有天爸爸說‘你要是總想著有退路,永遠也學不會’。我咬咬牙,把輔助輪拆了,心里想著‘今天一定要學會’,沒想到真的成了?!?這種主動斬斷退路,其實是逼自己突破極限,這也是 “不留后路” 的一種體現。
還可以思考這種態度帶來的收獲。餃子導演如此對待作品,收獲的是作品的品質與觀眾的認可。那我們生活中呢?有學生寫過參加書法比賽的事:“以前總想著‘這次不行還有下次’,練習時馬馬虎虎。這次老師說‘就當這是最后一次機會,把最好的狀態拿出來’。我每天放學后都練字到天黑,雖然最后沒拿獎,但字確實進步了不少,那種全力以赴的感覺很特別?!?這種收獲不一定是外在的榮譽,更可能是內心的成長。
二、素材選擇:從生活點滴中找 “全力以赴” 的影子
不少學生覺得 “不留后路” 這種主題離自己很遠,沒什么素材可寫。其實不然,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凡的小事,都藏著這種全力以赴的態度,關鍵是要用心去發現。
家庭生活里就有不少這樣的素材。有個學生寫媽媽學做蛋糕:“媽媽以前總說‘做不好就買現成的’,每次做蛋糕都手忙腳亂。直到妹妹生日前,她說‘這次一定要親手做,就當是最后一次為妹妹做生日蛋糕’。她查了好多教程,失敗了好幾次都沒放棄,最后做的蛋糕雖然樣子不算完美,妹妹卻吃得特別開心?!?媽媽這種為了孩子而全力以赴的樣子,就是 “不留后路” 的生動體現。
校園場景中也有很多例子。有個學生回憶班級足球賽:“我們隊實力不算強,賽前大家總說‘輸了也正?!?。直到隊長說‘就把這場當成最后一場球踢,別留遺憾’。比賽時大家拼得特別兇,有人摔倒了馬上爬起來繼續跑,最后雖然還是輸了,但大家心里都挺滿足的?!?這種在集體活動中為了共同目標全力以赴的經歷,很容易引發共鳴。
個人成長中的小事也很合適。有個學生寫背英語單詞:“以前背單詞總想著‘今天背不完明天再背’,結果越積越多。有次老師布置了背誦任務,我想著‘就今晚把它背下來,別給自己找借口’。我邊讀邊寫,背到半夜終于背會了,那種成就感從來沒有過。” 這種和自己較勁、不給拖延留機會的過程,也是 “不留后路” 的一種表現。
甚至是興趣愛好方面,也能找到素材。有個學生寫學畫畫:“學素描時總覺得畫不好還有下次,線條畫得特別隨意。直到有次老師說‘把每次畫畫都當成最后一次,你會畫得不一樣’。我試著沉下心來,一筆一筆認真畫,雖然花了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但畫出來的畫確實比以前好很多。” 這種在興趣中投入全部精力的狀態,值得細細描摹。
三、結構設計:讓 “全力以赴” 的過程自然展現
好的結構能讓 “不留后路” 的過程更清晰,就像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有起因、經過、結果,讓讀者能跟著情節感受到那種全力以赴的氛圍。
有些故事適合用 “轉折法”。先寫之前做事留有余地的狀態,再寫轉變為 “不留后路” 的契機,最后寫帶來的變化。有個學生寫參加演講比賽:“以前參加演講比賽,總想著‘說錯了也沒關系’,準備得很敷衍。這次老師說‘就當這是你最后一次參加演講比賽,好好準備’。我把演講稿背得滾瓜爛熟,還對著鏡子練表情和動作,雖然最后沒拿到名次,但自己已經很滿意了。” 這種前后的對比,能突出 “不留后路” 帶來的改變。
還有些故事適合用 “細節遞進法”,通過幾個關鍵的細節,展現從留后路到全力以赴的過程。有個學生寫打掃教室:“以前打掃教室,我總想著‘差不多就行了’,擦窗戶只擦中間一塊。直到有次衛生評比,班長說‘就把這次打掃當成最后一次,讓教室徹底干凈一次’。我先把窗戶上的污漬一點一點擦掉,又把墻角的灰塵掃干凈,看著煥然一新的教室,心里特別舒服?!?幾個細節層層遞進,讓 “不留后路” 的態度慢慢凸顯。
也可以試試 “以小見大法”,通過一件小事來體現 “不留后路” 的精神。有個學生寫幫奶奶收玉米:“以前幫奶奶收玉米,總想著‘少收點也沒事,反正還有明天’。有次天氣預報說要下雨,奶奶說‘今天必須收完,別等明天’。我和奶奶從早忙到晚,終于在下雨前把玉米收完了,看著堆在屋里的玉米,覺得特別踏實?!?這件小事雖然平凡,卻能讓讀者感受到那種不拖延、全力以赴的態度。
結構不一定非要多么嚴謹,有時候按照時間順序自然敘述,反而更真實。有個學生這樣寫準備期末考試:“期末考試前,我總想著‘考不好還有下學期’,復習時三心二意。直到同桌說‘就把這次考試當成最后一次,好好復習’。我制定了復習計劃,每天按照計劃執行,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及時復習,考試時感覺發揮得特別好。” 這種按時間順序講述的過程,讓 “不留后路” 的態度融入到日常的點滴中。
四、語言表達:用具體描寫傳遞 “全力以赴” 的力量
語言是表達情感和態度的載體,要想讓讀者感受到 “不留后路” 的力量,就要用具體的描寫,而不是空洞的口號。
怎么描寫 “下定決心” 的瞬間?有個學生這樣寫:“看著那道很難的數學題,我本來想跳過,心里卻有個聲音說‘就把它當成最后一道題,一定要做出來’。我拿出草稿紙,一遍一遍地演算,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不知過了多久,終于算出了答案?!?通過動作和心理的描寫,把那種下定決心的感覺傳遞出來。
描寫 “全力以赴” 的過程時,可以多些細節。有個學生寫運動會跑步:“站在起跑線上,我心里想著‘就把這次跑步當成最后一次,拼盡全力’。發令槍響后,我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耳邊的風聲呼呼作響,腿像灌了鉛一樣沉,但我還是咬緊牙關往前跑,最后雖然沒拿到第一,卻突破了自己的最好成績。” 這些具體的感受,能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還有 “完成后的感受”,也需要細致描寫。有個學生寫布置教室迎新年:“我們幾個人從早上忙到下午,把教室裝扮得特別漂亮??粗鴴鞚M彩帶和氣球的教室,雖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卻甜滋滋的。想著大家明天看到教室時驚喜的表情,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這種真實的感受,比喊口號式的表達更有感染力。
環境描寫也能起到烘托作用。有個學生寫深夜復習:“窗外的月光灑在書桌上,周圍靜悄悄的,只有我翻書的聲音。我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心里想著‘再堅持一會兒,把這些知識點看完’。燈光下,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那一刻,我覺得自己離目標又近了一步。” 這樣的環境描寫,讓 “不留后路” 的堅持更有氛圍感。
五、視角創新:換個角度感受 “不留后路”
如果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寫 “不留后路”,可能會有些單調,換個視角,或許能有新的發現。
可以從 “旁觀者” 的角度來寫。有個學生寫觀察爺爺種地:“爺爺種地特別認真,別人總說‘差不多就行’,爺爺卻不這樣,他說‘種莊稼就得好好種,別給自己留后悔的余地’。他每天早早下地,把地里的雜草拔得干干凈凈,澆水施肥也特別用心,所以爺爺種的莊稼總是長得最好?!?通過觀察別人的做法,來體現 “不留后路” 的意義。
也可以從 “事物” 的角度來寫,賦予事物人的情感,展現 “不留后路” 的過程。有個學生以 “畫筆” 的口吻寫:“我的小主人以前用我畫畫時,總是隨便涂幾筆就放下,我身上沾滿了干涸的顏料。直到有一天,她說‘就用這支筆畫好這幅畫,別再敷衍了’。她握著我,認真地勾勒線條,仔細地涂色,我能感受到她的專注,最后這幅畫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這種擬人化的視角,會讓文章更有趣味。
還可以從 “回憶” 的角度來寫,多年后回想曾經 “不留后路” 的經歷,會有不一樣的感悟。有個學生寫:“現在想起小學時參加拔河比賽,當時大家都拼盡全力,有人手被繩子磨破了也不松手,最后我們贏了。那種為了一個目標全力以赴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還覺得熱血沸騰?!?時間的沉淀會讓 “不留后路” 的意義更加深刻。
六、避免誤區:別讓 “不留后路” 跑偏
寫作時有些誤區需要避免,不然可能會讓 “不留后路” 的主題跑偏,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不要把 “不留后路” 寫成 “蠻干”。有些學生覺得 “不留后路” 就是不顧后果地做事,比如寫 “為了玩游戲,把作業扔到一邊,告訴自己玩完再說”,這其實是放縱,不是我們要表達的 “不留后路”。真正的 “不留后路” 是為了有意義的目標而全力以赴,就像有個學生寫的 “為了參加作文比賽,我放棄了周末玩耍的時間,認真構思寫作,這才是值得肯定的。
不要過于強調結果而忽略過程?!安涣艉舐贰?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全力以赴,而不是一定要有好的結果。有個學生寫 “為了考試拿第一,我每天學到半夜,結果還是沒拿到第一,就覺得很失敗”,這樣的寫法就偏離了主題。其實,只要寫出過程中的努力和堅持,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也是一篇好文章。
不要用空洞的口號代替具體的描寫。有些學生整篇文章都在說 “我們要不留后路,要全力以赴”,卻沒有具體的事例支撐,這樣的文章會顯得很空洞。不如像有個學生那樣,寫自己如何認真準備一場辯論賽,從查資料到和隊友排練,把過程寫得詳細具體。
不要脫離生活實際?!安涣艉舐贰?不是遙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體現在生活中的小事里。有些學生寫 “為了國家的發展,我要不留后路地努力學習”,這樣的內容太大太空,不如寫 “為了學好英語,我每天堅持背單詞、練口語,不給自己找借口”,這樣更貼近生活,也更容易寫出真情實感。
七、修改提升:讓 “全力以赴” 的情感更濃厚
寫完初稿后,要認真修改,讓文章中的 “不留后路” 和 “全力以赴” 更突出,情感更濃厚。
可以看看有沒有多余的內容,把那些和主題無關的句子刪掉。比如有個學生在寫準備演講比賽時,寫了很多和同學打鬧的情節,這些內容對表現 “不留后路” 的主題沒什么幫助,修改時可以刪掉,多寫一些準備演講的過程。
檢查細節描寫是否到位,把模糊的地方寫具體。比如 “我認真復習”,可以改成 “我把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都抄在筆記本上,反復背誦,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老師請教,直到弄懂為止”。細節越具體,“全力以赴” 的感覺就越強烈。
看看情感表達是否真實,有沒有刻意煽情的地方。有些學生為了讓文章感人,故意寫一些悲傷的情節,其實沒必要。真實的情感往往藏在平淡的敘述中,就像有個學生寫幫媽媽做家務,“我擦桌子時,看到媽媽欣慰的眼神,心里暖暖的”,這樣簡單的句子反而更能打動人。
還可以調整語言的節奏,讓文章讀起來更流暢。有些句子太長,讀起來費勁,可以拆分成短句子;有些地方銜接不自然,可以加上過渡句。比如 “我開始認真學習。我制定了學習計劃”,可以改成 “我決定開始認真學習,首先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
寫 “不留后路” 這個主題,關鍵是要寫出那種全力以赴、毫無保留的態度,以及這種態度帶來的成長和感悟。對初中生來說,不需要寫多么宏大的故事,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用真實的情感和具體的描寫,就能寫出優秀的作文。希望通過這些指導,能讓學生們打開思路,寫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