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么〉解開澆花的秘密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書是知識的源泉”,一本優秀的書籍總能在不經意間為我們撥開生活的迷霧。當作者在生活中遇到澆花的困惑時,《十萬個為什么》宛如一位智慧的導師,用科學知識為其答疑解惑。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充滿趣味與智慧的故事,感受知識的力量。作文正文: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山:書是知識的源泉。是啊,一本好書,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最近,我讀了《十萬個為什么》就使我從中增長了不少知識。就說養花這件事吧,我奶奶十分愛養花我也十分愛護它。星期六和星期天有空就去奶奶家,幫奶奶澆花。
一個星期天我有空就去了奶奶家。到了中午,天氣十分炎熱。盆里的`花已經有點干癟了,都耷拉著“腦袋”,盆里的土也裂開了嘴。一見此狀,我連忙到水池里舀了一桶水,準備給花澆水。正在這時候,奶奶看見,連忙說:“快別澆水,現在不能澆?!蔽覇枺骸盀槭裁矗炕ǘ伎炜菟懒耍 蹦棠陶f“不會死的?!蔽腋械绞制婀郑賳柲棠蹋骸盀槭裁础笨赡棠桃仓v不出個道理來。這時我想起了《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中的答案:原來中午氣溫較高,這時植物根系吸水和葉面蒸發基本相同。如果冷水澆,土壤溫度就會降低,這就會使植物生理失水,甚至死亡,所以中午不能澆水。
看到這里,我明白了中午不能給花澆水的道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十萬個為什么》的確是我的良師益友,它幫助我解決了生活當中遇到的許多難題。以后可要多讀關于科學的書?。?/p>
詳細點評 :
· 優點 · 故事性強:文章以生活中 “給奶奶家的花澆水” 這件事為切入點,通過自己與奶奶的對話制造懸念,再引出《十萬個為什么》解決疑惑,情節生動,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 · 聯系生活緊密: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養花場景,將書中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體現了科普書籍對生活的指導意義,讓讀者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 。 · 結構清晰:采用 “引用名言 - 講述生活事例 - 解答疑惑 - 總結感悟” 的結構,層次分明,邏輯連貫,使讀者能清晰地了解事件發展和作者的思考過程 。 · 語言生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如 “盆里的花已經有點干癟了,都耷拉著‘腦袋’,盆里的土也裂開了嘴”,形象地描繪出花缺水的狀態,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 · 不足 · 知識闡述簡略:在解釋中午不能澆花的原理時,表述較為簡單,只是概括性地說明植物生理失水的原因,沒有進一步深入分析植物根系吸水、葉面蒸發的具體過程和原理,難以讓讀者深刻理解 。 · 情感表達局限:結尾 “《十萬個為什么》的確是我的良師益友” 表達較為平淡,缺乏更豐富的情感描述和具體事例支撐,沒有充分展現這本書對自己產生的深遠影響 。 · 語句表述問題:“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山:書是知識的源泉” 中 “說過山” 屬于贅余表述,應刪掉 “山”;“盆里的花已經有點干癟了”中“的” 符號使用錯誤 。 · 缺乏拓展:文章僅圍繞澆花這一個事例展開,沒有對《十萬個為什么》中其他知識或與養花相關的其他內容進行拓展,內容略顯單一 。 具體建議 1. 深化知識講解:在解釋中午不能澆花的原理時,可以通過畫圖、類比等方式,更詳細地說明植物在不同溫度下的生理變化,比如將植物根系吸水比喻成 “人在不同溫度下喝水的速度差異”,讓知識更容易理解 。 2. 豐富情感表達:增加具體事例來體現書籍對自己的幫助。例如可以寫在這之后,自己還通過《十萬個為什么》解決了其他生活難題,或者因為掌握了這些知識,在學校的科學活動中表現出色,從而更深刻地表達對這本書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 3. 規范語句表述:仔細檢查文章中的語句,修正語法錯誤和不當表述,確保語言準確流暢 。 4. 拓展文章內容:可以補充《十萬個為什么》中其他有趣的養花知識,如不同花卉的澆水頻率差異、施肥的科學方法等;或者講述自己運用書中其他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經歷,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飽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