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第一天:從散沙到鐵拳的蛻變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軍訓是高一新生的第一課,也是集體意識的試金石。在汗水與淚水中,一個班級如何從散漫的個體凝聚成鐵拳般的整體?答案藏在軍訓的第一天里。
作文正文:
還記得在軍訓的第一天,校園里到處都是匆忙的腳步聲,沒錯,正是我們高一的新生,要開始軍訓了。
行走在路上,有的人走的快,有的人走得慢,有的人慌慌張張,有的人鎮定如山。軍訓的第一天,大家都帶著大包小包,踏上去往軍校的巴士,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都在憧憬著自己的軍訓生活。期待之中,又很緊張,我們覺得軍訓應該很刺激,因為早就聽說過,軍訓會曬得特別黑,那么就意味著我們的訓練也會非常艱苦。
外界的傳聞,果真不假,我們親身體驗了,才知道,這軍訓的.苦!第一件事,便是檢查我們的行李箱,有零食的一律沒收,有手機的一律上繳。有的同學抱著僥幸心理,將自己的零食或者是手機藏了起來,以為教官不會發現,但教官輕而易舉的便找到了抱著僥幸心理同學藏著的東西,并且進行嚴厲批評,讓我們練蹲姿半小時。期間,有不服氣的同學,站了起來,問“為什么一人犯錯要全體受罰,是那幾個同學不交手機,和我們有什么關系。”
聽到這句話的總教官直接對我們全年級進行了一次嚴肅地批評,“大難臨頭各自飛?你們可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希望,就這么個覺悟,如果你們的老師聽到了,絕對會為你們感到蒙羞!”教官一句一句直戳我們的內心,將我們說的啞口無言。教官說的沒錯,我們既然都是高一的學生,那我們便是一個集體,要同進退,共榮辱,要有團結精神。其他的同學也是沉默無言。
后來,只要有一份犯錯,都是全體受罰,我們不再有怨言,因為我們是一個集體。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緊繃這精神,爭取不犯錯誤,做到最好。就這樣無形之中,我們這個集體,產生了默契,同時也為這種默契感到高興。
什么是一個集體,什么是團結,什么是力量,那便是所有人緊緊地捆在一起,團結一心,共同努力,這樣爆發出的力量是最驚人的。我想倘若沒有軍訓,不會讓我們班這么快團結起來,讓我們更加的親密、默契。
軍訓生活還在進行中,不論有什么困難,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沒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同學們!加油!
詳細點評 :
優點
結構清晰,層次分明
文章以時間順序展開,從“軍訓第一天”的場景描寫到集體意識的覺醒,邏輯清晰,層次遞進。
例如,“行走在路上”“第一件事”“后來”等詞語自然銜接,使文章流暢。
細節描寫生動
通過具體場景和人物行為描寫,增強了畫面感。例如:“有的人走的快,有的人走得慢,有的人慌慌張張,有的人鎮定如山”,用對比手法展現了軍訓第一天的混亂與期待。
“教官輕而易舉地找到零食”“不服氣的同學站了起來”等細節,生動還原了軍訓中的真實場景。
主題突出,情感真摯
文章緊扣“集體”“團結”主題,通過教官的批評和同學們的反思,逐步升華到“團結就是力量”的核心思想。
例如:“什么是一個集體,什么是團結,什么是力量,那便是所有人緊緊地捆在一起,團結一心,共同努力。”這一段直抒胸臆,情感真摯。
語言簡潔明快
用詞樸實但不失感染力,適合中學生讀者群體。例如:“軍訓的第一天,大家都帶著大包小包,踏上去往軍校的巴士”語言簡潔,畫面感強。
不足
比喻和用詞稍顯單薄
例如:“鎮定如山”“緊繃這精神”等表達較為普通,缺乏新意。可以嘗試更生動的比喻,如“鎮定如磐石”或“緊繃如弓弦”。
“大難臨頭各自飛”這一比喻不夠貼切,容易讓人聯想到消極場景,削弱了教官批評的力度。
邏輯銜接稍顯生硬
例如:“聽到這句話的總教官直接對我們全年級進行了一次嚴肅地批評”中,“直接”一詞略顯突兀,缺乏過渡。可以補充教官的表情或語氣描寫,使轉折更自然。
結尾呼吁略顯空泛
結尾“同學們!加油!”雖然有號召力,但缺乏具體行動指引,顯得有些空洞。可以補充如何在日常學習中延續軍訓精神,使結尾更有力量。
重復表達較多
例如,“我們是一個集體,要同進退,共榮辱,要有團結精神”與后文“什么是一個集體,什么是團結,什么是力量”內容重復,可以精簡。
具體建議豐富比喻和用詞
將“鎮定如山”改為“鎮定如磐石”,將“緊繃這精神”改為“緊繃如弓弦,時刻準備迎戰”。
將“大難臨頭各自飛”改為“各自為戰,何談未來?”更符合教官批評的嚴肅語氣。
增加細節描寫
在教官批評時,加入教官的表情或語氣描寫,例如:“教官的臉沉了下來,聲音低沉卻有力:‘大難臨頭各自飛?你們可是我們的未來……’”
優化結尾
將結尾改為:“軍訓生活還在進行中,團結的力量已深深扎根。無論未來的學習還是生活,只要我們擰成一股繩,便沒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同學們,讓我們用行動證明:軍訓,不只是曬黑的皮膚,更是鑄就的鐵拳!”
精簡重復內容
合并“我們是一個集體,要同進退,共榮辱,要有團結精神”與后文“什么是一個集體,什么是團結,什么是力量”,避免冗余。
總結本文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實的情感,展現了軍訓第一天的成長與蛻變,主題鮮明,結構清晰。若能進一步豐富語言表達、優化邏輯銜接,并在結尾加入具體行動指引,文章將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