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樹下的生命之悟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作者以窗前的一樹桃花為引,通過對桃花在不同時節生長、綻放與凋零過程的細致觀察,融入自身情感與思考,感悟到生命的更迭以及 “放下” 所蘊含的哲理,展現了對自然生命獨特而深刻的理解。
作文正文:
窗外,一樹桃花,在明日上起舞,多么美,燦爛春天一到,百花齊放,粉得逼你的眼,爭著一份雨露,不知為了什么。
我常常在窗里看它,甚至還比不上周圍的竹葉,那么碧綠。它只是一味地挺立在茂盛林立的竹林里,看不見粉嫩的花,對自己也就迷上了那五彩斑斕的世界。我抓住美好世界的繩子,只愿那一分一秒的美。
又一年,自己帶著花花世界的浮塵回到家,呵!那花開了,開的更盛了,可只是淡淡的輕吻著竹葉。在一早一晚的.斜風里,向大自然告知自己的心語。我也在那斜風里,告知自己的愿望,愿那樹花蕾成長的更美。大自然聽見了,花漸漸地開盛了,粉紅的顏色從花瓣漸漸浸到花蕾,哈,那片美照耀著整個山頭,與夕陽并列在春夜的彩霞中。花落了,僅過了一夜,快的讓夕陽的陽光也認不得那樹,那花了。
呵,殘酷的懲罰,土地給了生命,讓它長在這片土地上,既然給了你一身的歡樂,卻為什么要偏偏一朵一朵地收去呢?來年的春上,樹又長滿了花,依然是從花瓣粉到花蕾。樹已擠出了竹林,直沖青天,我看見了花落了,喔,花兒你們認識我嗎?是無情的土地命令你們了嗎?我急切的想將所有的問題問給花朵,你們悲傷嗎?痛苦嗎?曾經布遍山頭點綴大地,如今散在泥土里,慢慢的變黑,變小。
歡樂時須盡歡樂,放下時須盡放下。
我聽見花在告訴我,放下了負擔,束縛,歡樂才會到來,歡樂又歸去,凋謝了自己,換來了新生。于是我很敬仰起桃樹來,在那斜風中,在次祝著它:放下自己,而獲得了自己。
春天又過來,那樹上的花已露出青澀的果實了。我微笑著看見那落下的花也粉得那樣的美,聽見它又一次的放下吧。噓,安靜自己的心,聽那凋謝自己的語言。
我走開了花花世界,來到了桃花樹下。
詳細點評 :
1. 優點
1. 描寫細膩:文章開篇對桃花的描寫生動形象,“一樹桃花,在明日上起舞,粉得逼你的眼”,一個 “舞” 字賦予桃花動態美,“粉得逼你的眼” 則從視覺角度,以夸張手法突出桃花顏色的艷麗,讓人對桃花盛開的畫面有直觀感受。在描寫桃花盛開狀態時,“粉紅的顏色從花瓣漸漸浸到花蕾”,“浸” 字用得巧妙,將顏色由淺入深的變化過程具象化,展現出桃花色彩漸變的美感。
2. 情感真摯:作者對桃花的情感隨著時間推移逐步深入,從最初對桃花不如竹葉碧綠的疑惑,到看到桃花盛開時的欣喜,再到面對花落的感慨,情感自然流暢。如 “我也在那斜風里,告知自己的愿望,愿那樹花蕾成長的更美”,直白地表達出對桃花的美好期許,使讀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 哲理思考深刻:結尾處通過對桃花凋謝與新生的觀察,提煉出 “歡樂時須盡歡樂,放下時須盡放下”“放下了負擔,束縛,歡樂才會到來,歡樂又歸去,凋謝了自己,換來了新生” 等富有哲理的感悟,升華了文章主題,讓讀者在欣賞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能引發對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2. 不足
1. 語句通順度:部分語句存在語病問題,如 “在明日上起舞” 表述不通順,推測作者想表達 “在風中起舞”。“對自己也就迷上了那五彩斑斕的世界” 這句話表意不明,邏輯較為混亂,影響讀者對文意的理解。
2. 段落邏輯:文章段落之間的邏輯連貫性不足。第二段中 “我常常在窗里看它,甚至還比不上周圍的竹葉,那么碧綠”,此句將桃花與竹葉對比后,話題突然轉向桃花在竹林里看不見花,自己迷上五彩斑斕世界,過渡較為生硬,段落內部邏輯不夠緊密。第四段中,從桃花盛開的美好突然轉到 “花落了,僅過了一夜”,之間缺乏對花落過程的過渡描寫,顯得較為突兀。
3. 用詞準確性:一些用詞不夠精準,影響了表達效果。如 “那花開了,開的更盛了,可只是淡淡的輕吻著竹葉”,“輕吻” 一詞在此處用來形容桃花與竹葉的關系,較為抽象且不準確,未能很好地展現出兩者之間的實際狀態。
3. 建議
1. 語句修改:仔細檢查語句,修正語病問題,如將 “在明日上起舞” 改為 “在風中起舞”;重新梳理 “對自己也就迷上了那五彩斑斕的世界” 這句話,使其表意清晰,比如可改為 “而我自己,也沉醉于這五彩斑斕的世界” 。
2. 優化段落邏輯:在段落銜接處增加過渡語句,增強文章連貫性。在第二段中,描述完桃花與竹葉對比后,可補充一句如 “盡管桃花顏色不如竹葉碧綠,可它在竹林中卻有著別樣的姿態”,自然過渡到桃花在竹林中的狀態。在第四段描寫花落后,可加入如 “時光流轉,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轉眼間,花期已過” 這樣的過渡句,使段落銜接更自然。
3. 精準用詞:多思考詞語的準確含義與適用語境,對用詞進行優化。將 “輕吻” 換成更能體現桃花與竹葉位置關系或姿態的詞語,如 “依偎” ,改為 “那花開了,開得更盛了,可只是淡淡的依偎著竹葉” ,使描寫更貼合實際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