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傳承與自然的詩意交融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圍繞清明節展開,描述了作者在清明節與家人祭祀祖先的過程、回憶先人的情感,以及在田野中感受到的農村生活的美好,同時提及當地在清明節保持傳統民風民俗的情況,展現了清明節作為特色節日的豐富內涵與意義。作文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里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后放聲說:”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松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著,充滿了生氣?!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群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天,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著別樣的風景。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里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里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蕩秋千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于世。
詳細點評 :
(一)優點 1. 引用詩句,增添文化氛圍 · 開篇引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巧妙地營造出清明節憂傷、思念的氛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調,同時自然地引出下文對清明節祭祖等活動的敘述,使文章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富有文化底蘊。 2. 祭祀場景描寫細膩 · 在描述祭祀祖先的過程中,對祭品的準備、祭奠的動作以及家人的言語等細節描寫較為細致,如“我們從竹籃里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后放聲說:‘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這些描寫生動地展現了清明節祭祀這一傳統習俗,讓讀者能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和家庭情感的凝聚。 3. 自然景色描寫生動形象 · 對田野景色的描寫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生動的詞匯。“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著,充滿了生氣?!蓖ㄟ^描寫野草的生長狀態,展現出春天田野的生機與活力?!啊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群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引用詩句并結合動態描寫,使田野景色如詩如畫,富有感染力,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廣闊的田野之中。 4. 主題表達清晰明確 · 文章以清明節的祭祀活動和田野風光為載體,清晰地表達了對先人的思念、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傳統民風民俗的傳承等主題。結尾指出清明節作為獨具特色的節日將永遠流傳于世,點明了清明節的文化價值,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二)不足 1. 部分語句表述較口語化 · “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边@句話中“不禁會”“不禁”表述重復啰嗦,可簡化為“此時,回憶起與他們共度的時光,那些畫面歷歷在目,我不禁凄然淚下?!?/p> 2. 情感深度挖掘不夠 · 在回憶先人的部分,雖然提到了回憶和流淚,但情感表達相對較淺,缺乏更深入的內心剖析和對先人更具體的情感訴說,難以引起讀者更強烈的情感共鳴。 3. 結構稍顯松散 · 文章從祭祀祖先到描寫田野景色,再到提及民風民俗,各部分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流暢,有拼湊感,例如在從祭祀場景轉換到田野景色時,缺乏連貫性的表述,使文章整體結構略顯松散。 (三)具體建議 1. 優化語句表達 · 對文中重復啰嗦的語句進行精簡,使表達更加簡潔明了,提高語言的凝練性。 2. 深化情感表達 · 在回憶先人部分,可以增加一些具體的事例或細節,比如先人曾經對自己的關愛、教導等,從而更深入地挖掘內心的情感,如“回憶起小時候,爺爺總是在每個春節給我講家族的故事,他的慈愛眼神和溫暖的笑容至今仍在我腦海中浮現,如今他已離去,只留下我在這清明的細雨中默默思念?!?/p> 3. 增強結構連貫性 · 在不同部分之間添加適當的過渡語句,使文章的邏輯更加順暢。比如在從祭祀場景過渡到田野景色時,可以寫“完成祭祀后,我們漫步走向田野,仿佛先人們的靈魂也隨著我們一同融入了這片生機勃勃的自然之中。”這樣能使文章的結構更加緊湊,層次更加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