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韻與杭味之美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杭州,這座有著 “人間天堂” 美譽的城市,以西湖的絕美風光與獨特的風味美食吸引著無數游客。作者兩次游覽西湖,領略了不同季節西湖的別樣景致,還在 “咬不得” 高祖生煎店開啟了一場舌尖上的杭城之旅,快來一同感受這份獨特的美好吧。作文正文: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古人對西湖的贊美有不少,蘇軾說:“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記得二年級那年夏天,我們一家到杭州西湖游玩。那時的西湖仿佛是西施濃艷的打扮,華麗的裝束,一切都那么迷人。溫暖的陽光照著清澈的湖面,一陣暖風吹過,粉紅的荷花和翠綠的荷葉輕輕搖擺,猶如美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著實美麗動人。還記得當時我還買了好多蓮蓬當零食,潔白無瑕的`蓮子清脆可口,到現在好像還能聞到清香。
今年寒假,是我第二次游覽杭州西湖,眼前不再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冬天的西湖像是西施穿著淡雅的衣服,沒有了和煦的陽光,沒有了陣陣暖風,沒有了美麗的荷花和荷葉,卻有著另一種味道。雪花紛紛揚揚落下來,落在了樹梢上,落在結了薄冰的湖面上,世界變成了白茫茫的世界。我們騎著自行車圍著西湖轉著,觀賞著銀裝素裹的天地,陶醉又舒適。
杭州不僅有如詩如畫的風景,還有別具特色的風味小吃。那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我們就頂著寒風來到“咬不得”高祖生煎店。進去一看,仿佛有人給了我當頭一棒,我不禁驚叫起來,這么早,店里邊排的隊伍已經是里三層外三層,把個小小的點單臺圍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擠進去一看,一張空桌子都沒有,我們見縫插針,費了好大勁,終于一個個都坐了下來。這時候,服務員端上來一盤生煎包子,只見一個個如橙子般大小,底面呈金黃琥珀色,令人垂涎欲滴,上半部雪白如玉,撒上了一些蔥末,像是碧綠的翡翠,別提多美麗誘人了。饑餓的我夾起一個就往嘴里塞,啊呀,瞬間我吐了出來,“咝咝,哇,好燙”!接下來,我小心起來,咬一口皮,外脆里嫩,爽口之極,再吸一口里邊的湯汁,不甜不咸,鮮美異常。仔細一看,里邊的餡心,除了肉,還有好幾粒蝦仁呢。我數了一數,哇,我這個生煎包子里竟然有7粒蝦仁,真是大飽口福!最后還要提一下,這家的炸醬面和皮蛋瘦肉粥也有很好吃。
同學們,有空讓爸爸媽媽帶你們來杭州西湖來游玩吧,再來品嘗一下位于杭州南宋御街上的“咬不得”高祖生煎店,一定會不虛此行的。
詳細點評 :
· 優點
· 結構清晰: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通過引用俗語和詩句引出對西湖的描寫,接著分別敘述夏季和冬季游覽西湖的不同感受,再介紹杭州的特色小吃,最后總結并邀請讀者游玩,層次分明,邏輯連貫 。
· 描寫生動:在描寫西湖景色時,運用了大量比喻,如 “那時的西湖仿佛是西施濃艷的打扮,華麗的裝束”“粉紅的荷花和翠綠的荷葉輕輕搖擺,猶如美麗動人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將西湖的美直觀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在描寫生煎包時,“底面呈金黃琥珀色,令人垂涎欲滴,上半部雪白如玉,撒上了一些蔥末,像是碧綠的翡翠”,通過色彩描寫,使生煎包的形象躍然紙上,激發讀者的食欲。
· 融入文化元素:開篇引用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以及蘇軾的詩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使西湖的形象更具文化內涵;在描寫冬季西湖時,引用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與眼前冬季的景象形成對比,豐富了文章內容。
· 不足
· 部分表述口語化:如 “哇,我這個生煎包子里竟然有 7 粒蝦仁”“啊呀,瞬間我吐了出來” 等表述過于口語化,稍顯隨意,影響文章整體的文學性和嚴謹性。
· 小吃部分描寫稍顯冗長:在描寫 “咬不得” 高祖生煎店時,排隊場景的描寫占比過大,且在描述生煎包的美味后,又提及炸醬面和皮蛋瘦肉粥好吃,但沒有展開描寫,顯得有些突兀和簡略,使文章節奏不夠協調。
· 情感表達較淺:文章主要側重于景色和美食的描寫,對于自己在游覽過程中的情感抒發不夠深入,未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對西湖和杭州美食那種深厚的喜愛之情。
· 建議
· 優化語言表達:將過于口語化的句子進行潤色,如 “哇,我這個生煎包子里竟然有 7 粒蝦仁” 可改為 “令人驚喜的是,手中的生煎包內竟藏有七粒蝦仁”;“啊呀,瞬間我吐了出來” 可改為 “不料湯汁溫度極高,剛入口便急忙吐出” 。
· 調整內容詳略:適當精簡排隊場景的描寫,將筆墨更多地放在生煎包的特色和口感細節上,或者對炸醬面和皮蛋瘦肉粥進行具體描寫,使小吃部分的內容更加充實和平衡。
· 深化情感表達:在描寫景色和美食的過程中,穿插更多個人的情感體驗和感悟,例如在描述冬季西湖時,可以寫在雪中騎行時內心的寧靜與愉悅,在品嘗美食時,可以寫美食帶來的滿足感以及對杭州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如何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