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馳麗江,夢圓古城
來源:網(wǎng)絡(luò)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以"向往"為情感線索,記錄了作者從兒時心馳神往到親歷彩云之南的旅程。通過清冽水渠的初見驚艷、巍峨城樓的歷史凝視、玉龍雪山的云霧繚繞三個場景,串聯(lián)起對麗江古城"翠色山巒藏古韻,花溪曲巷歲月長"的詩意感悟,展現(xiàn)了滇西北山水人文的獨特魅力。作文正文:
很小的時候就在書上看過,也聽別人說過有一個地方令人神往,后來在我內(nèi)心深處就有了一個一直向往的叫麗江的地方。
暑假時,媽媽說帶我去云南玩,聽到云南我立即就想到了麗江,于是我開始了我的古城麗江之旅。
車到麗江,我和媽媽下了車,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知道說什么才好,只想靜靜地享受這美景:一道明渠,水清澈如玉,水靜靜地淌過兩架巨大的水庫,水庫咿咿呀呀的,喘息著,輕輕地吟唱著一支古老的歌,宛然眼前閃過一句話,不知是在哪兒看過,但正好能用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花在開放,等著你來,云在歌唱,你可聽過,你可來過,那彎月亮,掛在天上,我會永遠,留在這里,等著你來,不再離去,你已聽過,你已來過……”
順著腳下的青石板走下去,只見一座城樓顯在我們眼前,沿著樓梯爬上去,臺階上的條條裂紋仿佛訴說著古城的歷史,登上城樓,放眼望去,整個麗江古城都盡在眼底,再遠處便只有一片白色,我想,那便是我們的下一個景點——玉龍雪山了。
到達雪山時,晨霧尚未散去,在朦朧如紗的薄霧里,玉龍雪山能像一條尚未睡醒的巨龍,靜靜地臥在那里:“由于現(xiàn)在氣候正當(dāng)酷暑,玉龍雪山頂上的雪愈來愈少了。”導(dǎo)游說。而我們眼前的玉龍雪山白云繚繞,似銀色的飄帶,吉祥的'哈達,圍繞著雪山頂峰,折射出迷人的魅力,在陽光下分外妖嬈……
“翠色山巒下,歷居掩古城,花溪迎曲巷,歲月久悠增。”我想只有這種詩詞才能描繪它的美。
再見,麗江,令我神往的地方。
詳細點評 :
【寫作優(yōu)點】
情感脈絡(luò)清晰:以"神往-追尋-告別"構(gòu)建敘事框架,首段"內(nèi)心深處就有了一個一直向往的叫麗江的地方"與文末"再見,麗江"形成閉環(huán),暗合余光中《鄉(xiāng)愁》式的情感結(jié)構(gòu)。
意象組合精妙:
· 聽覺意象:"水庫咿咿呀呀的喘息"(第三段)擬聲詞活化古老水利設(shè)施,比單純寫"水流聲"更具歷史滄桑感
· 視覺意象:"白云繚繞,似銀色的飄帶,吉祥的哈達"(第五段)雙重比喻既突出雪山形態(tài),又融入藏族文化元素
· 詩化語言:引詩"花在開放,等著你來..."(第三段)與自創(chuàng)詩句"翠色山巒下..."(第六段)形成文學(xué)互文
細節(jié)刻畫傳神:
· 空間轉(zhuǎn)換:"順著腳下的青石板走下去"(第四段)通過腳步移動構(gòu)建游覽視角
· 歷史感知:"臺階上的條條裂紋仿佛訴說著古城的歷史"(第四段)將視覺轉(zhuǎn)化為聽覺想象
· 氣候?qū)Ρ龋?酷暑"與"雪愈來愈少"(第五段)引發(fā)環(huán)保思考,深化立意
【改進建議】
環(huán)境描寫可更立體:
· "一片白色"(第四段)宜具體化為"終年不化的冰川"或"積雪覆蓋的山巔"
· 可補充市井細節(jié):"納西老婦售賣的東巴紙燈籠""酒吧街飄來的洞經(jīng)音樂"等特色元素
句式節(jié)奏優(yōu)化:
· 長句拆分:"由于現(xiàn)在氣候正當(dāng)酷暑,玉龍雪山頂上的雪愈來愈少了"(第五段)可改為"導(dǎo)游指著稀薄的雪線解釋:'正值酷暑,雪山也減負了''"增強對話感
· 排比強化:"水靜靜地淌過...輕輕地吟唱..."(第三段)可擴展為"水映藍天,云擦屋檐,風(fēng)梳柳絲"
情感遞進建議:
· 結(jié)尾宜增加感悟性語句,如"帶走塊麗江硯臺,讓古城的月光永遠浸潤我的書桌"之類具象化留白
· 可插入與納西族人的短暫互動,如學(xué)寫東巴文字,使文化體驗更真切
詞語錘煉方向:
· "水庫"宜改為"水車"(符合麗江實際景觀)
· "裂紋"可升級為"苔痕斑駁的裂痕"
· "妖嬈"可替換為"圣潔"以契合雪山氣質(zhì)
升格示范段修改: 原句:"導(dǎo)游說。而我們眼前的玉龍雪山白云繚繞......" 修改:"導(dǎo)游輕嘆著指向雪線:'看見嗎?紗巾般的云霧,是山神給雪山系的哈達。'話音未落,朝陽恰好掀開云幕,露出金字塔般的雪峰,金光勾勒的輪廓宛如天空之鏡的碎片,凜冽與溫柔在此刻達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