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筆架山:海邊的仙境與傳說
來源:網絡作者:格子
提要:
錦州筆架山,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詩意與想象。在這篇游記中,作者不僅描繪了筆架山周圍波瀾壯闊的大海和金黃的沙灘,還穿插了一個古老的傳說,將自然美景與人文故事完美融合,展現出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這不僅是一次旅行的記錄,更是一次心靈的探索。作文正文:
在遠近聞名的錦州筆架山的周圍,有一片碧波萬頃的大海,遠遠望去,海天一色,太美了!
這是一片波濤洶涌的大海,放眼望去,海面上到處都是前來游泳的人,他們穿著花花綠綠的泳衣,好漂亮!輕柔而溫暖的海風在海鳥的帶領下,頻頻偷吻平靜的海面,真是一幅愜意的畫呀!
再把鏡頭轉移到沙灘上吧。在金黃的沙灘上,有的小孩在壘城堡;有的小孩在吃食物;有的小孩在捉弄小魚、小蝦……我和兩個小姐姐在和大海爭奪貝殼,瞧,這么多五彩繽紛的貝殼:大的、小的、花的、……琳瑯滿目,我看得眼花繚亂。
終于退潮了,金色的沙灘成了一條通往山腳的小路,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好神奇呀。這是怎么回事呢,它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相傳,許多年前,這里住著張雨和他的老母親,由于母親有病,孝子張雨日夜守候。有一天,他做一個了夢:仙翁指點他到筆架山采藥。他巧遇茉莉和金菊兩位仙女,并幫助他采到藥,臨走時送他一朵茉莉花,并告訴他,當他有困難時,呼喊茉莉花,就會有人幫助。張雨的母親吃了藥病很快就好了,鄰居也得了同樣的病。第二天,張雨再去采藥時發現沒有回家的船了,他呼喊著茉莉花,到了第二天,他來到海邊看見一條神奇的天橋,這座天橋就是現在那神奇的小路了。
山,像一個立著的筆架;時隱時現的小路像一支毛筆;大海,像永遠用不完的墨汁。從祖國四面八方來到這里的游客,用它們來譜寫筆架山的新篇章。
這不就是人間仙境嗎?
詳細點評:
優點: 自然與人文的結合: 文章巧妙地將筆架山的自然景觀與古老的傳說結合在一起,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例如,作者在描寫大海和沙灘的美景后,引入了張雨與仙女的傳說,讓讀者在欣賞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片土地背后的文化底蘊。 描寫生動形象: 作者對大海和沙灘的描寫非常生動,運用了豐富的色彩和比喻手法,營造出一種如詩如畫的氛圍。例如:“輕柔而溫暖的海風在海鳥的帶領下,頻頻偷吻平靜的海面,真是一幅愜意的畫呀!”“金黃的沙灘上,有的小孩在壘城堡;有的小孩在吃食物;有的小孩在捉弄小魚、小蝦……”這些描寫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現場。 情感表達自然: 文章結尾處的抒情自然流暢,升華了主題。例如:“這不就是人間仙境嗎?”這種反問句的使用,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筆架山的贊美,也引發了讀者的共鳴。 結構完整: 文章整體結構完整,按照“大海——沙灘——傳說——總結”的順序展開,層次分明,邏輯清晰。 不足: 部分用詞不夠準確: 文章中存在一些用詞不夠準確的地方,影響了表達的流暢性。例如:“海面上到處都是前來游泳的人”中的“到處都是”可以改為“人頭攢動”,更具畫面感;“時隱時現的小路像一支毛筆”中的“時隱時現”與“毛筆”的比喻不夠貼切,可以改為“蜿蜒曲折”。 句子成分不完整: 部分句子成分缺失或不夠完整。例如:“瞧,這么多五彩繽紛的貝殼:大的、小的、花的、……琳瑯滿目,我看得眼花繚亂。”“花的”后缺少標點,應該加上“的”字,改為“花的、……”。 傳說部分略顯冗長: 傳說部分的敘述較為詳細,但部分細節略顯冗長,可以適當精簡,突出重點。例如,對張雨與仙女相遇的描寫可以更加簡潔,突出傳說的核心情節。 情感表達不夠深入: 文章雖然在結尾處有情感的升華,但在描寫大海和沙灘時,情感表達略顯平淡,可以進一步強化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和對傳說的敬畏之情。 具體建議: 修正用詞和標點: 對文章中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進行修正,確保表達的準確性。例如:“海面上人頭攢動,他們穿著花花綠綠的泳衣,好漂亮!”“瞧,這么多五彩繽紛的貝殼:大的、小的、花的……琳瑯滿目,我看得眼花繚亂。” 優化句子結構: 對部分句子進行調整,使其更加完整流暢。例如:“時隱時現的小路像一支蜿蜒曲折的毛筆,大海則像永遠用不完的墨汁。” 精簡傳說內容: 對傳說部分進行精簡,突出重點。例如: 原文:“相傳,許多年前,這里住著張雨和他的老母親……這座天橋就是現在那神奇的小路了。” 修改:“相傳,許多年前,張雨為救母親,巧遇仙女并得到一朵茉莉花。當他再次采藥時,呼喊茉莉花,便出現了一條通往山腳的天橋,這就是如今那神奇的小路。” 強化情感表達: 在描寫大海和沙灘時,加入更多情感化的語句。例如:“輕柔而溫暖的海風在海鳥的帶領下,頻頻偷吻平靜的海面,真是一幅愜意的畫呀!我沉浸在這片寧靜與美好的氛圍中,仿佛忘卻了世間的一切煩惱。” 結尾升華: 在結尾部分進一步強化情感,升華主題。例如:“筆架山,這片人間仙境,不僅有著如詩如畫的自然美景,還承載著古老而神秘的傳說。它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也讓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敬畏與熱愛。這里,無疑是人間最美的角落之一。”